【聯合報╱舒國治】
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想過搬遷到更好的地方去。
有的像是為小孩換一個更好的學區。有的是像為老人家換一個更乾燥通風、更有電梯便利的社區。有的希望住在每天一打開門就看到海的地方。有的為了遠離核電廠。
他們說,台灣是個寶島,有太多太多幽僻的角落等著知音去尋覓並親近甚至駐紮待定,終至不離開了。
有一個作家買屋於深坑,每次聊天至十點多鐘,便坐立不安,要急著回家。我總勸他,何不住在市內?有朋友在九份開民宿,然冬天陰雨,我勸他,何不試著搬去花東?有年輕人開咖啡店,房東不斷漲房租,我總在全台各地遊逛時會替他想:嘉義大雅路適乎?台南神農街適乎?那些夢想自己有陶窯、有木雕工作室的藝術家總該有城市以外、卻又令他能有感覺的地方吧。那些想釀些梅子醋、檸檬醋,想手染一些天然染劑的布匹,想種些有機蔬菜的有心有志人士,台灣之大,總有不差的地方可以選吧。
像宜蘭的員山、三星、南澳。像雲林的古坑。像桃園大溪、復興。新竹北埔、關西。南投竹山。苗栗南庄,或苑裡的山腳。台中清水的三塊厝。花蓮玉里、富里或稍東的永豐。台南的新化。屏東的滿州。高雄的美濃。彰化的鹿港、二水。台東的關山、初鹿、嘉義的六腳,以及嘉義市。
某次,朋友謂:你應該寫一本《台灣鄉鎮遷居指南》。因為我拉著他們全家赴東部勘察「最適合一家人過日子」的家園可能地點。乃因這家人在九二一地震後,事業停擺,終日在家泡茶,由於全家好客又燒得好菜餚,我每赴台中,皆去叨擾。我帶著他們在台東的山谷裏細看,最後說,你們若在此住下,多空幾間客房,周末權充民宿,旅客下榻,又能得饗晚飯一頓,且深坐聊天賞月,此種緣分,此種飄逸生計,其非至高境界!
有些先天優美的鄉鎮,為了吸引優質的人文情境進駐,亦可以獎勵之法引進聲譽早著的業者。往往最有效的方式是優質餐廳的進駐,鼎泰豐若開一大型分店在台東市,則不但可容納極多本地及外地吃客,也會提高許多工作機會,更別提訓練無數的人才了。像南橫的東端,有一「天龍吊橋」,吊橋附近有飯店,若能請來像台中的Ho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