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大學新鮮人領航營,教你用四年變身搶手人才

大學除了上好上滿外,還能如何拓展生活圈、知識圈、交友圈,優化自身競爭力,在畢業後好工作機會多到不要不要的?快來瞭解

參加ATC能收穫什麼?聽聽學長姐的分享

聽一場演講能帶給你感動,聽五場演講能刺激你採取行動,聽50場演講,你就能在自己身上看到潛移默化的力量。

擴大視野,拉高格局,培養積極正向的心態

真正的改變,都是由內而外產生的。知識、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成功者的思維及處世態度。

大學生已經沒有了求知慾?

有這麼一群大學生,星期天還從各校前來ATC學習,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台灣的希望。

多元豐富主題+互動實作=快速升級

除了跨領域主題外,每位講師上課風格、方式也都不同,現場聽課,比觀看影片學習效果更佳。

學習兩年最划算,學生還享優惠

學習千萬別求速成。用兩年時間,為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生優惠請洽02-23623521

顯示具有 改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改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9月14日

傾聽生命故事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樊雪春老師




在成為一位治療師的過程中,許多人都有自我分析、或是被治療的經驗,在我自己個人的經驗中,曾經有幾年的時間跟著一位治療師進行自我的分析。在這五年當中,我透過語言的方式,去思考我自己,思考關於自己的過去、自己的童年,同時也思考關於我的現在、我的工作、還有我的未來。
這整個自我分析的過程,它像是一個剝洋蔥的過程,有時候你會感覺到一陣辛辣的感覺湧上來,你的心靈情緒襲上了你的眼睛,在這個探索的過程,常常是用淚水穿越或是洗滌當時童年裡那種孤單、沒人理解的心情的經驗。
小時候我成長在嘉南平原,嘉南平原是個一望無際的平地平原,我的父親忙著賺錢養家,他是一位小學的老師,他整天忙著爲我們設立許多要遵守的規矩;我的母親是一位非常勤奮的人,她帶著她先天手腳的一點點的殘疾,和一些的自卑嫁給了我的父親,她的一生就是一直用勤奮工作來面對她的生命,還有面對變動的世界。
那段爸爸媽媽都很忙的歲月裡,我的生活中多出了許多時間,但也多出了非常多的孤單。
在這些空閒的時間裡,童年經常是在嘉南平原的田園裡、竹林裡、水溝旁、田埂上度過的,我和同村莊的小孩子會到田裡去,撿拾一些當季的農作物;當花生成熟的時候,農人會用機器把它挖起來,但是總會有一些小小的花生長在邊緣上,沒有被挖到,這時候小孩就可以去挖取這些遺落下來的小花生。
我們會拿著一個小鏟子,撥阿撥、撥阿撥的,把泥土撥開的時候,你就會看到枝葉交錯的根部,橫躺在泥土裡,然後你永遠不知道這一個小小的根裡面,串連在這一結花生根裡面,有多少的花生。小孩伸出小手,用力一拔,有時候會有一陣驚呼接在後面,就是「哇!這麼大一串。」,上面有十幾顆的花生。當然有時候一拉起來,它不過就是一段的根,上面已經沒有任何的花生。
我們常常在田裡享受這種生活的樂趣,生命的意義也在這個時候像我們展現;有時候你努力半天,你會得到豐厚的收穫,有時候你努力了半天,卻是一無所獲。而你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挖下一塊泥土、不斷的去尋找下一塊的可能。   
在田裡挖花生挖久了,我也學得了一些特殊的技巧,我發現往往很多的花生是隱藏在機器收成過土地的邊緣,因為只有在那個邊緣的狀態,你可以找到最多的花生;如果你只是跟著機器的後面走,你永遠都只能夠找到一兩顆剩餘的花生,你沒有辦法找到收穫豐富的、結實累累的花生。
也許是因為這樣吧,所以我懂得怎麼樣去尋找我所要的,這是大自然幫我上的第一課。雖然我們的父母他們很忙,他們只把時間跟孤單留給我,但是大自然教了我很多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也會在田裡釣青蛙,那是我們到竹林裡,找一些已經乾掉的竹筒,然後把它劈成一條一條的,接著到釣具行買一些透明的魚線,然後在竹子上的一個小地方,割下一個小小的缺口,纏繞上魚線,再買一個小鉤子,這樣就做成了我們釣青蛙的工具。
我們釣青蛙不是人在那裡釣的,因為青蛙看到人就不會過來,我們會這樣做上二三十根的小釣竿,每一根大概五十公分,纏上魚線之後,就到泥土裡去挖一些蚯蚓,蚯蚓挖呀挖呀挖,常常挖到一條大蚯蚓,肥肥的蚯蚓,我們就把它砍成幾段,蚯蚓有一個特色就是牠即使砍成幾段,身體還是會不斷的扭動,我們就把這一小截不斷扭動的蚯蚓放到鉤鉤上,這樣子青蛙看到不斷扭動的蚯蚓就會跳起來吃牠,就會被魚鉤鉤到,吊在竹做的小釣竿上,牠可能吊在那裡一兩個小時,等到我們去收網的時候,才被我們放下來。
神奇的是,青蛙總是能在那個小小的鉤子上,承受上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剛開始做的這件事情是跟著鄰居的大哥哥們一起做的,到了十歲那年就覺得這件事實在是有一點點的殘忍,不管是去挖蚯蚓,把蚯蚓切成一段一段的,或者是看到青蛙掛在鉤子上掙扎的樣子,都會讓我有一種不忍的感覺,後來我就不再做這件事了,看到那整個過程,想到這些小生命都是活著的,它們被如此的對待,實在是令我覺得心情有點難受。
    我想這是「悲天憫人」情感的來源,我第一次可以想像自己是蚯蚓、自己是青蛙的感覺,雖然蚯蚓跟青蛙都跟人不同,但是我第一次用想像穿越了這個過程,穿越了這個片刻的感覺,彷彿我變成了那個蚯蚓,我感覺到牠的痛,我感覺到了牠的不舒服,在那個短短的片刻裡,雖然蚯蚓是沒有血液的,牠的血好像是綠色或者是透明的顏色,而青蛙牠能夠在釣竿上把自己撐的那麼久,這些事情都讓我了解到,牠們跟我是不一樣的。
    但是,對生命的尊重是一樣的。
我在釣青蛙的過程當中,學到對生命的尊重,還學到不要讓另外一個生命因為你而痛苦,透過自己反省自己並不喜歡的過程,而拒絕去做。這種經驗是非常深刻的。是和生命有關的學習。
因為我們村子附近有一家蕃茄工廠,工廠總是把淘汰的爛蕃茄流到水溝裡,讓我們村子整個水溝溝濬裡面,都有一陣陣腐爛的蕃茄味,這些腐爛的蕃茄裡面有種子,種子流到水溝旁,就慢慢的在水溝邊長出了很多很多的蕃茄。當它們長大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去採摘這些蕃茄,這些蕃茄通常還沒有很紅的時候就會被採走了,因為附近的小孩實在是太多了。大家都在流口水等著,實在沒機會等到番茄成熟。
去摘蕃茄有時也不是真的只為了要吃,也是覺得好玩,那個樂趣就在於沿著水溝的邊邊走著,在水溝兩邊跳著,拼了命追逐的快樂。
摘番茄的過程當中會讓我思考到一些關於轉化的事情。
那些蕃茄原本都是被淘汰的爛蕃茄,可是當它們隨著溝渠流出來的時候,它的種子卻在水溝的兩岸長出健康又好吃的蕃茄,一堆一堆的爛蕃茄就利益了我們整條水溝和很多小孩的胃。
在那個物資很缺乏的時代,可以得到一點點小小的紅色的水果,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禮物。
我還有另外一個歡喜的事,每到收割的時候,田裡的農人把稻子割走時,會把稻梗留在田裏面,我們就會把稻梗拿起來玩,在稻田裡搭起一座座的小茅草屋,用旁邊的竹林的竹子,還有已經收成了的稻草,搭成一個小小的稻草竹子屋。一窩小孩躺在裡面,聞著稻草的香味,然後做著生命裡的白日夢。
這些小小的生活事情都是因為父母的忙碌,還有生命的孤單,一大堆的時間集結起來而形成的,這種狀況跟現在的小孩要讓父母帶著去上安親班、去上才藝班、去上音樂教室,是完全不同的,當時所有的時間都是屬於自己,屬於八歲、十歲、十一歲、十二歲的自己,所有學習都在大自然裡、在竹林裡、在田裡、在田埂上、在水溝邊學習。
這是一段令自己感覺很特別的歲月,但是卻很少想起,直到在我躺在躺椅上做自我分析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經常想起這一段歲月,反而那些在學校裡天天努力的成績阿、競爭阿,都忘記了,甚至學了些什麼也忘記了,我知道這些學習讓我考上最好的高中,讓我考上大學,但是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是關於生命的、關於真正的學習的、關於做事的方法、關於悲天憫人的感受的,好像這些事情我都是在大自然裡面學的。
有一位作家叫艾倫‧惠里斯(Allen Wheelis),他曾經在一本書叫做《傾聽者》(The Listener),《傾聽者》這本書,裡面寫到他自己的童年生活,在這本書的副標題,他用的是一位心理分析者的自我分析,張老師出版社也將它翻譯成《傾聽,我心》這本書,艾倫‧惠里斯是心理學界一位有名的作家,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人是如何改變的》(How people change),這本書可以說是在心理治療裡面的經典之作,它主要是看到人在改變的整個過程,惠里斯醫師透過他的文字,表達了這個過程。
而在惠里斯醫師的這一本《傾聽,我心》的書裡面,它主要是用一個回憶的敘述方式,來思考他整個人生。他書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八十多歲了,而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他所回憶的,是些什麼呢?我發現他所回憶的,就跟我在自我分析的過程當中,所回憶的一樣,都是一些小而瑣碎的童年的往事,跟爸爸的、跟媽媽的一些小小、細碎的事情。
他在《傾聽,我心》這本書當中,對自己的生命有很深的分析跟詮釋,也對他自己生命當中的情慾做了很深刻的理解,他寫到在他的生命當中,他看書的時候,會不自覺的翻到有關性愛的場面描寫,而在這些性愛的場面裡,彷彿他在尋找些什麼。有時候當他看到一位女人的時候,他會感受到非常想跟這個女人做愛的情緒,他分析這個想像的背後,他的思考、他的情慾流動是什麼?透過這本書,惠里斯醫師很誠懇的自剖自己的生命,他提到了婚姻,他對婚姻的論述是充滿了實際的悲觀,我說的實際是很真實,但是充滿悲觀的期待。
他說:「除了那些美滿的婚姻之外,所有的婚姻都喜歡爭吵、難以維繫,而婚姻會美滿,是因為其中一人個性消極、順從,允許對方霸道、支配。」
在這些文字裡面,他表達了他對婚姻最深層的看法,他說所有的婚姻基本上都是不幸福的。
他自己透過一種意識流的回憶跟思考,完成了這本書,裡面每一個段落都是發自內在反思去回想他的生命、他的童年、他的婚姻、他的工作、他的情慾與他的愛,特別是他和他母親的愛。他對他母親的愛,在佛洛伊德的觀點裡,可能稱做為一種伊底帕斯情結,他感覺到他愛母親,而他也感覺到他的母親渴望跟它連結,渴望跟他在一起的情感。
這些分析跟回憶的內容,有很多是發自於一種最深層的原始的本我(id)的一種渴望,而在這些渴望當中,惠里斯醫師非常誠懇的面對他自己的渴望,非常誠懇的面對他渴望的不滿足。他書寫自己對母親的拒絕,母親想要和他親密生活,他卻將母親留在養老院。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幾乎沒有辦法在兩三天內看完,因為我總是看完了一段,看完了他的童年,就要停下來,思考一下我自己的童年;看完他對婚姻的看法、對親密關係的看法,我也停下來思考我自己的親密關係;看完他對他母親的依賴,以及母親對他的依戀,我也停下來想想我和我父親的關係。基本上,它不是一本可以讓人讀的很快的書,它是需要有很多的思考穿梭其間,去彌補閱讀上空白的一本書。
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也感覺到自己彷彿經歷了自己的生命一次,透過惠里斯醫師的分析,我也好像把自己分析了一次。
  就在讀這本書時,我正在進行我自己的一個精神分析第四年旅程。這一次的旅程是有別於多年前和我的治療師一週一次的談話,這一次的旅程是在一個禮拜中花四次的時間來探索自己,探索自己生命中每一個角落,不只回到童年,也回到童年的想法、感覺,還有童年的願望、童年的欲望。
因為一個禮拜有四次的時間談自己,生命當中瑣瑣碎碎的、不經心、不留意的小細節,就這樣慢慢的浮到意識的海平面,讓我自己可以去檢視、去了解。這有點像小時候去採花生的情節,有時候一拉起來:
「喔!什麼都沒有!」
一個經驗看起來是很大的一個根,可是拉起來卻一顆花生都沒有。
但是有時候,就是一個小小的根,你尋著那個小小的根,一拉起來,突然發現了一大堆的花生,那些都是生命當中遺落的,而此刻它正慢慢的回到我的生命當中,讓我感覺到完整、感覺到充實。
我想惠里斯醫師會在他八十歲的時候,寫下這本書,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能夠讓他覺得完整、充實,而這個時候他已經超越了這個世界上名與利的期待,他也不再擔心人們會怎麼看他,他能夠很真實的面對自己、面對過去、面對現在,面對他即將回到的死亡。
而我也透過這本書,跟我自己的分析,面對生命當中被遺落的片刻、被忘記的重要事件,而這一切都是讓生命可以圓滿,可以無憾的重要的過程。

2012年4月29日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心得分享─曾捷媺老師之人際關係中的情緒管理


        

       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與標地物,ATC小編想問大家你們學校有傻瓜樹嗎?曾捷媺老師跟大家介紹傻瓜樹種在在新竹教育大學女生宿舍前面,傻瓜樹不是一種樹種,也不是它看起來特別傻,但它卻是新竹教育大學學生所知悉的稱號,到底這個名稱從何而來我們無從得知,但可以看到一個現象是,傻瓜樹下總有許多的男生癡癡的望著女生宿舍等待女友的出現,很多地方都有望夫石,幸好他們沒等成望婦樹。

         讓ATC小編覺得很特別的是,曾在新竹教育大學服務的曾捷媺老師課程一開始是以傻瓜樹的例子來跟大家分享情緒是如何發生的。

狀況劇如下:男生約女友下午630傻瓜樹下見面,但6:30分到了但女友卻沒出現。

情緒產生的程序:刺激→感官→解釋→情緒→行為

狀況一:男生心想女友沒準時赴約,一定是在精心打扮所以才沒來(解釋),這時男生感到心情相當愉快。(情緒),並打電話給女友說:「不及慢慢來,待會見。」(行為)

狀況二:男生心想女友沒準時赴約,到底在搞什麼啊!(解釋),此刻感到非常生氣(情緒),憤而拿起電話打给女友說:「不是說好了嗎!時間到了怎麼還不趕快過來。」(行為)

狀況三:男生心想女友沒有準時赴約,以前她從來沒有遲到過,會不會出事情了(解釋),心情感到相當緊張(情緒),拿起電話趕緊打給女友,結果響了好幾聲都還沒接電話,當女友接起電話時便緊張的說:「今天怎麼了,出了什麼狀況嗎?」。(行為)

    由以上的例子就可以了解到原來情緒的產生關鍵在於解釋,相同的刺激經由不同的解釋後,產生不一樣的行為。所以在情緒管理中,我們真正要管理的是自己的行為。

    不知道經由這樣的分享後,大家是不是和ATC小編一樣了解情緒是如何產生的,所以當我們選擇對自己最舒服的解釋時,我們將會有最好的心情。祝福大家都能擁有好心情!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是您學習的好夥伴

2012年4月26日

小編碎碎念之"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有用嗎?


 我想這是很多同學在聽了青年人才培育學院助教的解說之後,除了心動之餘,不免也擔心「到底有沒有用」這個問題,雖然費用並不高,但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另外同學一定也會思考每周短短幾個小時真的對我有幫助嗎?

曾經有過以上這些憂慮的同學,ATC小編只能說:「你是聰明人!」真的,在衝動之下報名的同學,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地參與,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實在很難有作用。但在看過課程內容之後又覺得很棒,又害怕自己的惰性而浪費這些很好的資源,哎呀!這真是兩難啊!小編親身接觸過一些學員,對這些矛盾有一些了解,很用心地整理以下幾個可以思考的點,分享給大家。


1. 其實在各大專院校裡,校方自辦的講座也不少,我有需要去參加校外的講座嗎? 何況還要花車錢和時間?學校有自辦講座當然非常好,不過或許因為上課衝堂,或者講座資訊不明確往往使我們錯失學習的機會,事實上我們能夠運用的資源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多,所以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把課程都安排在周日而且全各地有六個地方開課,讓同學有充分時間安排自己的學習,此外逢到期中考與期末考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是會停課的,讓同學準備考試,不過寒暑假我們可是不休息,為了滿足在全台各地同學的學習需求,我們可是全力以赴。另外我們精心安排各領域的講師,讓同學學"習無死角"。

2. 兩個小時,只能聽到皮毛,真的對我有幫助嗎?這點小編自己非常有信心,YES!」因為很多領域是我們根本無法觸碰的,這些所謂「皮毛」是我們「常識」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許你無法非常專業,但至少讓你在做判斷時候有更廣闊的思考層面,我們要有「專才」也要有「通才」,讓你成為一個全方面的人才。另外,講師常常會分享自己生命的故事,ATC小編真的覺得這才是講座的寶藏,花再多錢也買不到的真摯分享。

3. 有些課程是關於人際關係的,這真的有幫助嗎?有些講師的演說是非常活潑也是幫助大家改善人際關係的竅門(比如說阿寶哥),這些課程真的有用嗎?小編真心地認為性格的改變需要的是環境,方法還是其次,因此我無法保證講師的方法對每個人都有效(不過,我想對90%的人都有用),但更重要的是那個「用心培養」的環境,iTalent*是一個單純的學習環境,讓我們能夠在裡面一起無壓力地學習,儘管有些人非常懷疑,但我們堅信這個環境的價值。

4. 「我真的能持之以恆嗎?」這個問題最簡單也最難回答,也是最多同學卡住的點,小編提供許多能夠參加超過30堂,甚至90堂的同學的經驗,首先「事先排好時程表」,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課程表都會提前寄給同學,線上也能夠查詢,所以在一收到課表之後就把感興趣的課程加入行程之中,你就能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這總比睡到自然醒有意義吧!第二.「攜伴參加」不是一個人來比較不會寂寞,而且能夠一起分享討論上課所學的知識,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如果沒有朋友一起來也沒關係,現場也有很多助教和志工願意成為大家的朋友。要養一個好習慣,需要連續21次的抉擇,相信你在經歷過這一段時間之後增加的絕對不只有知識。

5. 網路上有許多免費資源可以運用,我還有需要另外參加這類的活動嗎?說實在的,小編也常常會利用網路上的免費學習資源,如TED之類的,但品質良莠不齊,難免影響學習效果,此外全方位人才培訓營堅持以現場為主是因為「High Touch」高感度的課程幫助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感受性」,這些是無法數據來量化這些感覺,簡單來說,在全方位人才培訓營你不是「看過」這個講師,而是有機會「認識」這些講師。

以上是小編對於同學的疑問所做的一些整理,不知道是否有解釋你心裡面一些小小懷疑,不過回到最後還是要同學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決定,沒有任何人可以強迫你,包括父母在內,這個決定權是自己的,這是第一次你能自己選擇自己的「學習」,過去的10年你只能「被動的選擇」,現在你擁有主動權,請好好把握。

2012年4月23日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觀圖有感


ATC小編今天在網路上看到這張照片,實在讓人非常驚奇!!整面滿滿的黑板都是公式定理的重點,這樣讀起書來真是非常有效率呀!!

這讓ATC小編想到曾經有一次在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演講中,聽到一位總經理的演講,他說:「學習就想算數學一樣,老師教你方法,如果自己不實際去練習反覆運算,你永遠不會。」真是有道理的一段話!如果都已經幫你把重點整理成一張小抄,但是當遇到問題時,你卻不知道要套用哪一個公式,那麼重點整理了也是枉費!回頭想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事件的發生,最終的答案不是無解就是近似於,剛開始覺得很矛盾、很不習慣,但後來會發現,原來,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呀!所以再多的理論、公式,都比不上實作經驗累積來的重要。

從小都在爸媽保護下長大的我們,只要遇到問題,爸媽就會想盡辦法幫我們解決,或直接告訴我們答案。原因只有一個: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受挫失敗。
哪個家長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挑戰就像維他命一樣,不一定好吃,但它一定有用!在全方位人才培訓營中,聽到那麼多成功人士的分享,深深的體會到: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如果成功那麼容易,國父革命還須11次?

ATC小編有一天搭公車時,聽到一位上班族對著電話另一頭憤慨的說:「成功的人,大家說他是堅持;失敗的人,大家說他是固執!」這段話讓ATC小編反覆思考了好久,覺得很有趣!人生就是這樣,什麼事情都是一體兩面,但是不堅持,絕對不會成功!!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阿基師徵才考臨場反應 應徵者戰戰兢兢

ATC小編為大家報導來自職場的最新消息,以下是在ATC學習計畫中為大家的報導,報導內容節來自中廣新聞網。

知名主廚「阿基師」鄭衍基今天到台中為服務的飯店尋找人才,他親自擔任面試官,以各種飯店餐飲服務可能面對的問題做為考題,測試應徵者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及臨場反應,應徵者在阿基師及媒體鏡頭的雙重壓力下,戰戰兢兢地回答,阿基師也提供豐富的經驗作為參考。

阿基師到台中市地方稅務局大禮堂,為服務的福容飯店徵才,日前已經應徵五百人,這次要兩百五十名餐飲方面的人力,胡志強市長表示,企業發展對社會絕對是件好事,但近來許多企業提供很多的就業機會,而爭取的人卻沒有相對的多,代表目前人才尋覓不易,因此他也要替企業「搶才」。

阿基師則親自擔任主考官,對應徵者的考題都是服務時經常面對的問題,例如:不小心將紅酒滴到客人衣服時,要如何因應?有客人抱怨鄰桌客人講話聲音太吵,要如何處理?有客人向自己敬酒時,要如何面對?面試者努力回答,而阿基師也當場分享個人多年來的經驗,他強調,「以客為尊」及「立即回報主管」是最重要的原則。

ATC小編認為阿基師給面試新鮮人的建議真所謂的一針見血,因為現在企業不是缺人,而是缺人才,是深具潛力未來足以養成獨當一面的能力。所以當我們一職在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時候,更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具備企業所需的才能呢?當然未來小編會繼續在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持續為大家分享更多更棒的內容,請大家盡請期待。

ATC小編感謝你的閱讀與支持。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是您學習的好夥伴^^

2012年4月22日

ATC生活中的經濟學~愛經濟研究之喜歡搬家的美國人II

ATC小編跟你分享一本大陸一位教授(對不起因為怕打錯名字,對作者不敬,所以沒寫)生活中的經濟學第二篇。

第一篇微觀經濟學(節錄部份內容)

喜歡搬家的美國人
ATC小編覺得在台灣或美國搬家之所以方便,主要因為有住房市場但要使各方在住房的地點、面積、設備、朝向、樓層、環境等方面的綜合條件恰好相等,實在太難了。而住房市場則可以用租金的不同來補償條件的差異,因而各方可以有較廣泛的選擇機會。第二,在住房市場條件下,通過房租水平的升降,供應和需求永遠是平衡的。理論和經驗都證明市場分配可以避免浪費,但窮人的住房間題比較難解決。


住房開支在美國人的總開支中大約要佔14,這雖然只是一個平均數。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看到,原來台灣人與一樣,因為大部分美國人並不租房子,他們喜歡買房子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鼓勵居者有其屋,所以在稅收上給予優惠。買房子的常見辦法是分期付款,標準年限是30 年,每月付的貸款和租房子的租金相差不多,所以多數人寧可買房,過了30 年,房子就歸本人所有。盂子說,民有恆產,始有恆心。ATC小編覺得要給孟子一個鼓勵,說的太好了)
這句話在美國也不例外,向銀行貸款做生意、求職、賒購汽車等等,有房產的家庭往往得到優先考慮。


買了住房,會不會把一個人捆死在一地呢?不會。當他想搬家時,可以把房子賣掉。如果這是分期付款,而賬還沒有償清,他可以把房子和債務關係一起出售。但出售的價格和原訂的房屋價格會有些出入。如果當地房產價格上升,他還可以從中獲利,否則就會虧蝕。靈活的市場安排,提供給個人廣泛的選擇機會,造就了一個富有彈性的有生機的經濟經濟要得到發展,要使資源的使用合理化,杜絕各種可能的浪費,都必須通過個人在各種選擇中作出優化抉擇方能實現。ATC小編看到了,我們從美國人搬家的這件事中,可以看到:市場就提供了這樣一種機會。如同在台灣一般。

小結:就業的靈活性使經濟結構易於調整,但這必將引起人口的流動,如果沒有住房市場,人的流動將受阻。談了租房和買房的區別,強調了市場分配住房與計劃分配的重大差別。


ATC小編搬過許多次家,喜歡這篇的開頭喜歡搬家的美國人,搬家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而且影響還滿大的。以前沒有房子不知道好壞,只感到那是有錢人才能擁有地,有了房子後不是自己住就覺得難管理,因為不知房客會出什麼難題來傷房東的腦神經。

ATC小編成年後搬家好像變成家常便飯(其實也沒有那麼常搬啦!),喜歡住不同的房子及體驗不同的房東也是學習溝通的一環,不管房東是否或有沒有可能提供一切所需,都要先提出來討論。大陸工作還要適應阿姨,語言(方言)、菜色、洗衣機與手洗或送洗、打掃等等問題。

因為工作原因台灣頭搬到台灣尾,住過中國大陸與歐洲,最近十多年來搬了十次左右,每次的過程都很有趣,知道要搬家的時候,想的是那些該帶走,那些該送人(有幾次東西掉在機場,三天後才想起來,再去機場取回)
打不死的小強+適應力超強的ATC小編也是旅遊與搬家達人~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是您學習的好夥伴!

2012年4月18日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競爭力系列 -- 學校沒教的11件事



不同國家彼此交流,增進自己的國際觀重不重要,相信大家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如果說每間大學都有自己的校風,把一間大學當成一個國家,不同大學彼此交流重不重要,我想答案無庸置疑。大學生要學的並不僅止於學校裡所教導的內容,這也是為什麼全方位人才培訓營要創造跨校的學習環境,藉此提升大學生的競爭力。
    藉此向您分享比爾蓋茲在一所高中所發表的演說,提出學子們在學校沒教的十一件事
1.人生並不公平──你要適應它。
2.這個世界並不在乎你的自尊,你想要對自己感到滿意,就得先成就些什麼事。
3.你不可能離開學校就可以有四萬美元的年薪,也不可能成為配有汽車電話的副
 總裁,你得自己去賺才有。
4.如果你認為你的老師很嚴苛,等你有了老闆就知道了。
5.煎漢堡並不會讓你有失身分,你的祖父母們對煎漢堡有不同的定義,他們稱之
  為──機會。
6.如果你搞砸了,那並不是你父母的錯,因此,不要抱怨你的錯誤,而是從中記
  取教訓。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並不像現在這麼乏味,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
 一直在支付你的帳單、清洗你的衣服、聽你說你自己有多酷。因此,想要拯救
 父母那一輩的寄生蟲,請先從清除你房間裡的蝨子做起。
8.你的學校可能已經廢除優等生和劣等者的分法,但人生並沒有。在某些學校裡,
 他們已廢除了所謂不及格的分數,只要你想找到對的答案,他們就會給你無數
 的機會,但這跟現實世界裡的情況可是一點都不像。
9.生命並不是以學期來劃分的。你不會有暑假,更不會有老闆有興趣幫助你發現
 自我,你得自己找時間做。
10.電視並非真實的人生。在真實世界裡,人們得離開咖啡廳去工作。
11.友善對待討厭鬼,你很可能最後會為其中一個人工作。

     比爾蓋茲分享的11件事促使我們跳脫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每件事,離開校園我們要學習的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會有人向學校老師一樣一直給我們機會,縱使遲到或者表現不佳,還會有預警通知。不知道未來方向與興趣,還可以追著老師要老師給你一個答案。如果你不知道未來的目的地在哪,沒有人能夠告訴你,縱使計程車司機也沒辦法,要不你現在立刻去攔一台計程車,當司機問你你要去哪裡時,你跟他說聲「我也……不知道」。

    上大學對我來說它是一個讓人在進入職場前,可以充分探索自我、了解自己以及學習如何安排、處理個人事務的階段,學校教授給你學習的方向與架構,端看你如何去做填充。與高中生活相較有很大的差異,彈性的學習環境,給予我們充分的自由,但我們要學著自律,一個懂得替自己人生安排的人,將擁有高度的競爭力,更不用怕經濟不景氣。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是您學習的好夥伴

參考網址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9866&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