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大學新鮮人領航營,教你用四年變身搶手人才

大學除了上好上滿外,還能如何拓展生活圈、知識圈、交友圈,優化自身競爭力,在畢業後好工作機會多到不要不要的?快來瞭解

參加ATC能收穫什麼?聽聽學長姐的分享

聽一場演講能帶給你感動,聽五場演講能刺激你採取行動,聽50場演講,你就能在自己身上看到潛移默化的力量。

擴大視野,拉高格局,培養積極正向的心態

真正的改變,都是由內而外產生的。知識、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成功者的思維及處世態度。

大學生已經沒有了求知慾?

有這麼一群大學生,星期天還從各校前來ATC學習,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台灣的希望。

多元豐富主題+互動實作=快速升級

除了跨領域主題外,每位講師上課風格、方式也都不同,現場聽課,比觀看影片學習效果更佳。

學習兩年最划算,學生還享優惠

學習千萬別求速成。用兩年時間,為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生優惠請洽02-23623521

顯示具有 美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美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4月27日

小編碎碎念之”向復仇者聯盟學團隊管理”


(先聲明!這篇不是廣告文!)

在三年的等待之後,ATCt小編終於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而且是3D版的,看著這些超級英雄在我眼前飛來飛去,真是太讓人血脈噴張了!不過還是要回歸正題,小編是不是影評,也不想評論這部電影好不好看,回到一個學習者的心態,ATC小編在這部電影中看見關於「危機處理」和「團隊合作」的關鍵因子,以下分享給大家。

1. 團隊需要危機來凝聚,這句話看似簡單易懂,但真正的智慧在如何運用「危機的臨界點」來刺激團隊,過小的刺激沒有感覺,無法凝聚團隊;但突然面對龐大的危機,團隊也有可能土崩瓦解,士氣潰散,畢竟我們都不是超級英雄,也幾乎不會面對地球毀滅的危機,我們壓力大多來自於同儕或者職場中的比拚,想當然爾我們的「對手」也不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所以我們要怎麼凝聚團隊呢?參考減肥法則:「少量多餐」+「適量運動」,先不要一次就來大的,慢慢增加刺激的強度,然後維持一定的(運動)強度,先求有再求精,畢竟超級英雄也不是一開始就跟阿斯卡軍隊PK!

2. 危機有時候是先來自於內部再來才是外部,沒錯,有時候危機是來自於不信任,在電影中鋼鐵人一直是有點痞痞的角色,跟有點老派的美國隊長格格不入,再者雷神索爾根本不是地球人,衝突更大,由此可見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個人風格,或說「Style」,所以我們必須對每個人的性格有所認知,也需要技術性的磨合,不過最重要的是坦誠,片中因為神盾局(S.H.I.E.L.D.)一開始對其計畫目的有所隱瞞導致團隊共識無法凝聚,加上每個超級英雄的性格差異讓團隊陷入危機之中,直到福瑞局長對這些英雄們說出了實情已做出了「承諾」才讓團隊順利組成,並能化險為夷。

3. 面對龐大危機時,「制度」會突然失效,組織必須靠著強烈的信念才能存活。在面對比較複雜的危機時,有時候「系統」會選擇自我保護而故意當機,組織也是,在龐大壓力之下,角色功能會失靈,所以這時必須要靠「信念」(Faith)才能繼續支撐團隊,如片中的「議會」(councils)一個看似領導的組織不過卻老在關鍵時刻做出錯誤決策(雖然片中極度需要這個角色),現實中也不惶多讓,如果你是領導人你必須有「強烈的信念」才能帶領團隊前進,信念指的不是「做什麼」而是「為何而做」,多思考「Why」而非「How」團隊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4. 「專業分工」也要「靈活調度」,在片中每個人都有「特殊能力」,我想在現實中也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小編最喜歡鷹眼神射手!),在一般時刻我們可以固守自己的崗位,在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必須有人挺身而出去擔負更多的責任,危機才會消彌,這種「靈活」不只是場面調度,而是建構在「信任」的基礎上讓隊員可以脫穎而出,「機會」一出現馬上爭取,「聚光燈」就是你的囉!不過前提是你必須是「無私」地為團隊付出。

5. 危機會結束,團隊也是。是的,電影結束,ATC小編習慣坐在位置上看完工作人員名單,儘管如此電影還是要散場,團隊出現解決了危機,就該「鬆手」了,不要緊抓著團隊不放,一直保持緊繃會讓組織失衡在面對下一個危機時慌亂失措,適度地放鬆有助於團隊在凝聚,鬆緊之間的拿捏是一種智慧。

好了,說到這裡,ATC小編必須老實說,我不是很欣賞「美式作風」,因為電影中的壞人不是中東人士,就是俄國人,然後弱者幾乎都是黃種人,然後英雄都是「美國人」(浩克在變綠之前也是個帥氣的博士),這根本涉及歧視。抱怨說完了,還是得要承認「信念」在美國的貫徹如一,在美鈔上就印著:In God We Trust」,這整部影片說穿了就是一個「信念」組合了這群英雄,英雄也在團隊之中產生,From I to We團隊與個人均衡發展組織才會強壯,與大家共勉之。

PS.要去看一定看3D~雷神索爾和鋼鐵人會一直在你眼前飛來飛去

2012年4月22日

ATC生活中的經濟學~愛經濟研究之喜歡搬家的美國人II

ATC小編跟你分享一本大陸一位教授(對不起因為怕打錯名字,對作者不敬,所以沒寫)生活中的經濟學第二篇。

第一篇微觀經濟學(節錄部份內容)

喜歡搬家的美國人
ATC小編覺得在台灣或美國搬家之所以方便,主要因為有住房市場但要使各方在住房的地點、面積、設備、朝向、樓層、環境等方面的綜合條件恰好相等,實在太難了。而住房市場則可以用租金的不同來補償條件的差異,因而各方可以有較廣泛的選擇機會。第二,在住房市場條件下,通過房租水平的升降,供應和需求永遠是平衡的。理論和經驗都證明市場分配可以避免浪費,但窮人的住房間題比較難解決。


住房開支在美國人的總開支中大約要佔14,這雖然只是一個平均數。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看到,原來台灣人與一樣,因為大部分美國人並不租房子,他們喜歡買房子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鼓勵居者有其屋,所以在稅收上給予優惠。買房子的常見辦法是分期付款,標準年限是30 年,每月付的貸款和租房子的租金相差不多,所以多數人寧可買房,過了30 年,房子就歸本人所有。盂子說,民有恆產,始有恆心。ATC小編覺得要給孟子一個鼓勵,說的太好了)
這句話在美國也不例外,向銀行貸款做生意、求職、賒購汽車等等,有房產的家庭往往得到優先考慮。


買了住房,會不會把一個人捆死在一地呢?不會。當他想搬家時,可以把房子賣掉。如果這是分期付款,而賬還沒有償清,他可以把房子和債務關係一起出售。但出售的價格和原訂的房屋價格會有些出入。如果當地房產價格上升,他還可以從中獲利,否則就會虧蝕。靈活的市場安排,提供給個人廣泛的選擇機會,造就了一個富有彈性的有生機的經濟經濟要得到發展,要使資源的使用合理化,杜絕各種可能的浪費,都必須通過個人在各種選擇中作出優化抉擇方能實現。ATC小編看到了,我們從美國人搬家的這件事中,可以看到:市場就提供了這樣一種機會。如同在台灣一般。

小結:就業的靈活性使經濟結構易於調整,但這必將引起人口的流動,如果沒有住房市場,人的流動將受阻。談了租房和買房的區別,強調了市場分配住房與計劃分配的重大差別。


ATC小編搬過許多次家,喜歡這篇的開頭喜歡搬家的美國人,搬家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而且影響還滿大的。以前沒有房子不知道好壞,只感到那是有錢人才能擁有地,有了房子後不是自己住就覺得難管理,因為不知房客會出什麼難題來傷房東的腦神經。

ATC小編成年後搬家好像變成家常便飯(其實也沒有那麼常搬啦!),喜歡住不同的房子及體驗不同的房東也是學習溝通的一環,不管房東是否或有沒有可能提供一切所需,都要先提出來討論。大陸工作還要適應阿姨,語言(方言)、菜色、洗衣機與手洗或送洗、打掃等等問題。

因為工作原因台灣頭搬到台灣尾,住過中國大陸與歐洲,最近十多年來搬了十次左右,每次的過程都很有趣,知道要搬家的時候,想的是那些該帶走,那些該送人(有幾次東西掉在機場,三天後才想起來,再去機場取回)
打不死的小強+適應力超強的ATC小編也是旅遊與搬家達人~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是您學習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