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別嗎!?你可能一時不會想起來,但在歷史上的今天,卻是改變中國教育的一天。讓ATC小編告訴你關於那個年代的故事…
1919年,民國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學等十三所院校三千餘名學生彙集天安門,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活動。提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合約簽字」等口號,並在集會上宣讀了許德珩起草的《北京學生天安門大會宣言》:「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然後,遊行隊伍隨即向東交民巷使館區進發,受到巡捕阻攔,學生代表求會見四國公使,僅美國使館人員接受了學生的陳情書,英法義等使館均拒絕接受。在「外爭國權」而不得的情況下,隊伍中喊出一句:「去找曹汝霖算賬去!」矛盾遂轉向「內懲國賊」——學生開始向位於北京長安街東端之北的趙家樓曹宅所在地移動,一路上高喊「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並且要求懲辦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之後這一連串學生的抗議遊行,在短時間演變為全國性的罷工、罷課的運動直到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辭職下臺。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現今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五四精神是什麼,以學生和青年為主力,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
五四運動凸顯了當時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操,促進了社會各階層的覺醒,更擴大了新文化運動影響的層面,當然也意外促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但仍無法掩蓋五四運動最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亮點的地位。過了將近一百年的今天,我們的教育體系再次遭遇另一個瓶頸,身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跟認真思考這個攸關未來的重大議題。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其中一個精神就是「Independent」,我們要學習成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個體,不枉身受知識份子的榮耀,以後我們要驕傲地跟別人說:「我是大學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