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大學新鮮人領航營,教你用四年變身搶手人才

大學除了上好上滿外,還能如何拓展生活圈、知識圈、交友圈,優化自身競爭力,在畢業後好工作機會多到不要不要的?快來瞭解

參加ATC能收穫什麼?聽聽學長姐的分享

聽一場演講能帶給你感動,聽五場演講能刺激你採取行動,聽50場演講,你就能在自己身上看到潛移默化的力量。

擴大視野,拉高格局,培養積極正向的心態

真正的改變,都是由內而外產生的。知識、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成功者的思維及處世態度。

大學生已經沒有了求知慾?

有這麼一群大學生,星期天還從各校前來ATC學習,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台灣的希望。

多元豐富主題+互動實作=快速升級

除了跨領域主題外,每位講師上課風格、方式也都不同,現場聽課,比觀看影片學習效果更佳。

學習兩年最划算,學生還享優惠

學習千萬別求速成。用兩年時間,為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生優惠請洽02-23623521

顯示具有 大學指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學指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7月23日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新鮮人情報站-十八+一 志願選填

考完試了,收到成績單,接下來就該煩惱怎麼「填志願」,不過一打開全國校系資料,根據教育部在100學年度的統計,總共有153所公私立大專院校,超過3000個系所,有明確興趣及方向的同學當然很清楚怎麼選擇,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缺乏方向感的考生,就會面臨選擇的茫然,到底什麼系適合我,又或者什麼系的前景較為看好,總之這個決定會讓很多考生猶豫很久,所以補習班有落點預測,甚至高中輔導室也準備很多升學講座來幫助每一個準大學生。。。i-Talent*學習計畫

不過我們依據教育部所頒佈的「十八+一」學群分類整理出一份結合現況與未來展望的資料,並連結很多來自學長姐提供的在地資料做輔助,讓大學新鮮人能夠對自己未來四年有一個初步的概念。我們盡可能地蒐集並客觀地分析現有的資訊,希望對於同學的決定有所幫助。

新鮮人情報站~十八+一學群簡介

i-Talent學習計畫  italent學習計畫

2012年7月19日

新鮮人情報站-關於不分系

現在大學校系、科系五花八門,看得令人頭昏昏眼花花,「不分系」更是近年大熱門,不過已經習慣科系之分的我們,「不分系」大家更是有看沒有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選科系就像娶某和嫁尪(台語)一樣,選錯了大學四年就變成黑白了,所以,今天ATC小編就要來介紹一下大學不分系,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才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科系!


不分系學群的由來
大學延緩分流的制度始源自於國外大學「課程選修」的制度,讓大學生對自我的能力與興趣有更多探索的空間和機會。大學延緩分流制度的理念也源自通識教育之精神,綜合各種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內容等,目的為:
1、發展並統整學生的知識、態度、技能和經驗,培養學生終生學習及做決定的能力;
2、培養社會上良好之公民;
3、幫助學生獲得大學程度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讀、寫、說、算,以及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
4、學習廣泛之社會與行為科學、人文、自然科學等;
5、幫助學生融會貫通所學,以統整知識。
美國不論是著名大學的大學部教育,或是四年制文理學院,其課程均是以通識教育為核心,這些「以廣博為根基,重視統整知識」的通識教育理想,在美國多是以前段不分系及以廣博知識為根基的大學部課程制度設計來貫穿,絕非只是由「通識課程」來實踐,因此「前段不分系」之制度其實是要根本地落實通識教育的理想。

不分系學群的設計也反映了專業過度分工化的現象,所以才又開始提倡整合的概念。但台灣的教育環境與文化和國外並不相同,在國外,可以看到新鮮人積極選修天文地理、政治學、社會科學、古典音樂或人文藝術…等各類通識學科,但在台灣,這些學科普遍不被大學生所重視,好像唸完了高中就應該把這些擺脫。由此可見,不分系的「通識」概念和台灣目前的不分系學群的學程設計是有落差的。

每所學校在課程設計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修業規定,為避免實際與期待之間的落差,建議大家在選填志願時,還是先做足功課,以免有人因為缺乏學系的歸屬感,到他系選課也不順利,不過,也有人如魚得水,認為有助於探索性向,少走冤枉路,以下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不分系的學年規劃。
一》分流
以成大菁英班為例:大一念什麼系都可以;「可以多嘗試,用一年的時間問問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就是不分系的精隨。

菁英班一年招收二十五名大一生,第一年學雜費與住宿費全免(往後每年則視成績而定),想要修哪個系的課都行。大二後再選擇一個科系就讀(醫學院除外)。這麼優待不分系學生,相當然爾分數一定比其他科系更高。

二》分流+學位學程制
清華大學:七個學院皆設有不分系的學院學士班;大二跨院修第二專長。
*校訂必修意指國文、英文、公民法律、體育…等共同課程。
*校訂必選修意指核心必修、選修科目等課程約二十學分。

三》學位學程制+放寬轉系限制
以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學士班為例


不論是哪一種方式,「不分系」的課程設計理念都是希望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彈性與空間,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並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這邊小編以過來人的心態給大家建議,不分系雖然提供了更多選課的彈性,但相對學生也需要更有想法與自主性,不然選課的多樣性反而會讓人不知所措。
«經驗談一》學程與不分系大一、大二會安排較多基礎或通識類課程,待三年級後再進攻專業領域,同學在報考前要想清楚自己是喜歡先廣泛再深入還是一開始就選定學系作專攻,避免未來和他系同學一起上課時因為專業科目較晚學而覺得程度不如人。

«經驗談二》不分系或跨領域修課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非本科系學生,超過班級上限,無法修讀想要學科!
像小編自己也是不分系,大三的時候選定了主修學系,除了隨機分配至該系班級之外,還需配合學校輔學程的修課規定,卻發現我的主修學程和輔學程的開課時間完全重疊就面臨了以下狀況:
1.換輔學程或是選定輔學程的其他課程(但非自己有興趣的科目)
2.換主修班級(A班換到B)的情形
為了這個問題,小編曾在教務處奔走了好多回,換好了班級也還會遇到因為非主修學程,該科目已達人數上限而無法修讀的情形,所以小編強烈建議大家在選擇之前還是要多了解學校對於選課的相關配套措施,不然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小問題就夠煩人了。

«經驗談三》從不分系轉入各系所,心裡沒有歸屬感
小編個人倒是覺得還好,不分系的招生名額不像其他科系這麼多,更有機會去認識班上的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的感情和凝聚力也比較緊密。就像一個溫馨的小家庭一樣。
雖然一開始分到各系之後可能會覺得無法融入,但三年級之後大家會一起修課的機會就會變少、見到面的機會也不多,所以如果能夠找到幾個比較不錯的同學,可以一起念書、互相照應就很棒。

以上都是小編自己的經驗談,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千萬不要再走小編往日的辛酸路啊!至於有多少不分系請大家參考我們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