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大學新鮮人領航營,教你用四年變身搶手人才

大學除了上好上滿外,還能如何拓展生活圈、知識圈、交友圈,優化自身競爭力,在畢業後好工作機會多到不要不要的?快來瞭解

參加ATC能收穫什麼?聽聽學長姐的分享

聽一場演講能帶給你感動,聽五場演講能刺激你採取行動,聽50場演講,你就能在自己身上看到潛移默化的力量。

擴大視野,拉高格局,培養積極正向的心態

真正的改變,都是由內而外產生的。知識、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成功者的思維及處世態度。

大學生已經沒有了求知慾?

有這麼一群大學生,星期天還從各校前來ATC學習,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台灣的希望。

多元豐富主題+互動實作=快速升級

除了跨領域主題外,每位講師上課風格、方式也都不同,現場聽課,比觀看影片學習效果更佳。

學習兩年最划算,學生還享優惠

學習千萬別求速成。用兩年時間,為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生優惠請洽02-23623521

顯示具有 大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3月2日

大學推甄自傳該怎麼寫?你更該關注這件事︱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編

學測過後,高三生緊接著就要針對想上的學校科系準備備審資料、準備面試。而超過九成的科系都會要求學生繳交自傳,透過自傳對申請的學生的特質、家庭背景、求學歷程與經歷,以及對未來的展望有一定的瞭解。

2014年10月27日

流言追追追-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是「詐騙集團」!?

真是人紅是非多,沒想到在網路上有關於「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流言,有些甚至有點誇張,讓小編不得不跳出來說幾句話,否則小編會鬱悶不堪,有些話真是不吐不快。


有人說我們是「入侵校園」的「詐騙集團」,這又是一個天大的誤會,第一,我們沒有入侵校園,進入教室宣傳之前都會事前知會,不是隨機進入教室的,也不會「強迫推銷」,如果授課教授不同意也不會強行宣傳,所以這是一個刻意的抹黑。

然後說我們是「詐騙」實在也太過分了,有哪個詐騙集團還開放「先聽一堂課」呢?有哪個集團還可以「退費」?我們有完整的聯絡資料,固定在師大綜合大樓開課,歡迎您來驗證,不論您是否為我們的學員。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成 立的宗旨就是為了拓展大專生視野,提倡自主學習之風氣,我們歡迎大家給我們批評與指教,但不要在未加了解之前就擅自批評或者抹黑我們,其實我們也很清楚那 些刻意抹黑的言論是哪來的,但我們深信人是有自主學習的可能,不採取法律途徑不是逃避抑或是害怕而是希望給對方一次修正的機會。希望日又不要再 有這些流言了,否則小編會繼續追下去!

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2014年10月24日

來自大學的囧事 Part1 代點名篇~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大學四年要怎麼過,打工、補習、出國遊學......選項好多,但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安排,「我要做什麼呢!?」這一定是很多新­鮮人的吶喊!看看別人做什麼~


你的大學四年要怎麼過呢?


Facebook全方位人才培訓營:https://www.facebook.com/iTalentw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Official YouTube Channel: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qs...

2012年7月21日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大學報馬仔 新鮮人情報站-出來「考」的,總是要「填」

i-Talent學習計畫
 (還記得那幾天超熱的...)
今年所有的考生都收到指考的成績單了,接下來就是面對「選擇」的關鍵時刻,有明確志向的同學,我相信你在等的只是確定拿到門票,準備開始大展身手,但是我相信有更多的同學是茫茫失措的,因為不確定自己的未來在哪 裡,如果是十年前,我想很多父母還是會有很多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填志願的考生背負著來自家長的期待,所以我想選擇也不會太多,不過現在不只選擇多,父母 也比過去更開明,再加上系所愈來愈多,分工愈來愈細,打開那本厚厚的校系資料,簡直比「偉大航路」還要沒有方向感!

 
所以先確定你是否真的想「現在」就唸大學(社會!?科學!?人文!? 你要選哪一邊?),在西方這可能是一種「生涯規劃」的選擇,不過在亞洲社會一路念到大學畢業是「普世價值」,所以你要反其道而行,可能遭遇不小的抵抗,所以大部分的我們會乖 乖地順著這個價值觀走,但還是要破除一些迷失,首先就是「不要以為念什麼科系,就得做什麼工作」,用短短的四年來決定一輩子,這真的超級荒謬,彷彿我們的 人生在你一過十八歲就確定了,相較人生其他所有的可能性,填志願只是眾多選擇機會的其中一次,無需去過分擴大這個決定在生命中的影響力。不過你已經有確定的志向,即使不是熱門科系,也應該勇敢堅持,畢竟行行出狀元、有興趣才可能有所成就;如果父母反對,應先嘗試說服、溝通,若溝通不成,再尋求其他方式嘗試。

如果你屬於沒有方向感的那一群高中生,那你該怎麼做呢? 勇敢地使用「刪去法」,把那些考不上的、沒有興趣的科系通通刪掉,接來下要怎麼刪呢?例如數字觀念不好,那麼很需要數學能力的科系你就可以刪掉了,如數學系、會計系之類的,慢慢地你就會逐漸清楚自己的方向,接著拿出那本厚厚的簡章,把所有你感興趣的科系剪下來,做成一列清單。大多數考生可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卻很清楚自己「討厭什麼」,用「刪去法」,優點是至少不會讀到「讀不下去」的科系。高中生當及早思考自己的方向,從分類組之後慢慢去累積資訊,不用等到最後關頭在倉促做決定;否則,高中三年的努力考到好成績,卻選了一個完全不適合自己的科系,可謂功虧一簣。這個過程最多花你一個下午,卻能幫你釐清自己的未來。

接著你就去好好研究那一分清單吧!上該系的官網瀏覽一下(可以利用我們的系統), 搜尋一下學長姐的未來就業相關出路,提前了解一下必修科目與課程方向,都能夠建立初步的了解,如果有機會跟正在就讀該系的學長姐聊聊(我們將會舉辦這一系列講座)會是更棒的資訊來源,不過你只有短短一個禮拜的時間,網路還是你最主要的資訊來源,總之先「深度」去研究這些你有機會就讀的科系,這所投資的時間應該比四年要來得短得多。
所以在接到成績單之後,評估一下自己分數可以到什麼學校,開始「剪貼」那本簡章,然後花幾天去研究一下清單上面所有的科系,並分析自己分數的優劣勢,相信這個第一步會妳/你踏的更有信心。

2012年7月19日

新鮮人情報站-關於不分系

現在大學校系、科系五花八門,看得令人頭昏昏眼花花,「不分系」更是近年大熱門,不過已經習慣科系之分的我們,「不分系」大家更是有看沒有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選科系就像娶某和嫁尪(台語)一樣,選錯了大學四年就變成黑白了,所以,今天ATC小編就要來介紹一下大學不分系,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才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科系!


不分系學群的由來
大學延緩分流的制度始源自於國外大學「課程選修」的制度,讓大學生對自我的能力與興趣有更多探索的空間和機會。大學延緩分流制度的理念也源自通識教育之精神,綜合各種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內容等,目的為:
1、發展並統整學生的知識、態度、技能和經驗,培養學生終生學習及做決定的能力;
2、培養社會上良好之公民;
3、幫助學生獲得大學程度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讀、寫、說、算,以及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
4、學習廣泛之社會與行為科學、人文、自然科學等;
5、幫助學生融會貫通所學,以統整知識。
美國不論是著名大學的大學部教育,或是四年制文理學院,其課程均是以通識教育為核心,這些「以廣博為根基,重視統整知識」的通識教育理想,在美國多是以前段不分系及以廣博知識為根基的大學部課程制度設計來貫穿,絕非只是由「通識課程」來實踐,因此「前段不分系」之制度其實是要根本地落實通識教育的理想。

不分系學群的設計也反映了專業過度分工化的現象,所以才又開始提倡整合的概念。但台灣的教育環境與文化和國外並不相同,在國外,可以看到新鮮人積極選修天文地理、政治學、社會科學、古典音樂或人文藝術…等各類通識學科,但在台灣,這些學科普遍不被大學生所重視,好像唸完了高中就應該把這些擺脫。由此可見,不分系的「通識」概念和台灣目前的不分系學群的學程設計是有落差的。

每所學校在課程設計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修業規定,為避免實際與期待之間的落差,建議大家在選填志願時,還是先做足功課,以免有人因為缺乏學系的歸屬感,到他系選課也不順利,不過,也有人如魚得水,認為有助於探索性向,少走冤枉路,以下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不分系的學年規劃。
一》分流
以成大菁英班為例:大一念什麼系都可以;「可以多嘗試,用一年的時間問問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就是不分系的精隨。

菁英班一年招收二十五名大一生,第一年學雜費與住宿費全免(往後每年則視成績而定),想要修哪個系的課都行。大二後再選擇一個科系就讀(醫學院除外)。這麼優待不分系學生,相當然爾分數一定比其他科系更高。

二》分流+學位學程制
清華大學:七個學院皆設有不分系的學院學士班;大二跨院修第二專長。
*校訂必修意指國文、英文、公民法律、體育…等共同課程。
*校訂必選修意指核心必修、選修科目等課程約二十學分。

三》學位學程制+放寬轉系限制
以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學士班為例


不論是哪一種方式,「不分系」的課程設計理念都是希望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彈性與空間,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並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這邊小編以過來人的心態給大家建議,不分系雖然提供了更多選課的彈性,但相對學生也需要更有想法與自主性,不然選課的多樣性反而會讓人不知所措。
«經驗談一》學程與不分系大一、大二會安排較多基礎或通識類課程,待三年級後再進攻專業領域,同學在報考前要想清楚自己是喜歡先廣泛再深入還是一開始就選定學系作專攻,避免未來和他系同學一起上課時因為專業科目較晚學而覺得程度不如人。

«經驗談二》不分系或跨領域修課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非本科系學生,超過班級上限,無法修讀想要學科!
像小編自己也是不分系,大三的時候選定了主修學系,除了隨機分配至該系班級之外,還需配合學校輔學程的修課規定,卻發現我的主修學程和輔學程的開課時間完全重疊就面臨了以下狀況:
1.換輔學程或是選定輔學程的其他課程(但非自己有興趣的科目)
2.換主修班級(A班換到B)的情形
為了這個問題,小編曾在教務處奔走了好多回,換好了班級也還會遇到因為非主修學程,該科目已達人數上限而無法修讀的情形,所以小編強烈建議大家在選擇之前還是要多了解學校對於選課的相關配套措施,不然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小問題就夠煩人了。

«經驗談三》從不分系轉入各系所,心裡沒有歸屬感
小編個人倒是覺得還好,不分系的招生名額不像其他科系這麼多,更有機會去認識班上的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的感情和凝聚力也比較緊密。就像一個溫馨的小家庭一樣。
雖然一開始分到各系之後可能會覺得無法融入,但三年級之後大家會一起修課的機會就會變少、見到面的機會也不多,所以如果能夠找到幾個比較不錯的同學,可以一起念書、互相照應就很棒。

以上都是小編自己的經驗談,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千萬不要再走小編往日的辛酸路啊!至於有多少不分系請大家參考我們的資料!


2012年4月23日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張忠謀談哈佛 宿舍學到最多


ATC小編最近聽說了張忠謀先生會到輔仁大學演講的消息,但是發現居然辦在上課時間吶!相信很多同學也跟我一樣,因為時間的關係沒辦法到場聽演講,所以ATC小編特意找了相關新聞來看看,想了解一下演講內容到底是什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這篇新聞吧~
台灣積體電路董事長張忠謀輔仁大學演講大談自己的求學生涯。他認為在哈佛大學,學到最多的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宿舍中。
張忠謀今天接受輔大管理學院「永續成長論壇」邀請,進行1小時的演講,講題為「我如何看待大學教育」,現場約300個座位座無虛席。

張忠謀僅在哈佛大學就讀1年,隨後便轉往麻省理工學院,一直到碩士畢業。但在哈佛的1年,是他這一生到目前為止,最為「興奮」、學到最多的1年。

張忠謀表示,哈佛規定大學新鮮人都得住宿,他住的宿舍大約100多人,每個同學都擁有不同興趣、不同領域的專長,有的想作音樂家、文學家,也有人一心想當科學家。

他說,宿舍裡的每個人都可以教他許多東西,有人帶他去波士頓的博物館、音樂廳、看棒球,也有人教他如何約會。張忠謀回憶,他的室友就是一個相當瀟灑、長的頗為英俊的男孩子,入學幾個月就有一大堆女朋友,傳授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張忠謀在哈佛最好的朋友,一心想當英文老師,引導他閱讀了許多雜誌、文學著作。後來該同學沒有當上老師,卻在好幾個公益機關擔任經理人,有了快樂充實的一生。

張忠謀後來聽從叔叔的建議,轉念麻省理工學院,充實自己的專業技能,但在哈佛1年的通識教育,仍讓他永生難忘。到現在他還有定期閱讀「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以及聆聽蕭邦音樂的習慣,都受惠於在哈佛的求學經歷。

演講告一段落接受提問,有學生問及人生中最大的挫折。張忠謀說,當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碩士學位,想要直攻博士,卻連續2年沒有通過考試,他整整一週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親、對不起新婚的太太。

但他念頭一轉,覺得自己的長處並不是「純粹的學術」,升學受挫只是一時,還有很長的人生路途要走。他找到了工程師的工作,在生產線上發揮所長,最後公司認為他是可造就的人才,送到史丹佛念博士。

張忠謀建議年輕人,除非是一心想往學術界發展,不如先到外面做點事,想要充實自己時再回去唸書,那樣會更懂得用功、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看完了這篇報導,讓ATC小編想起了在全方位人才培訓營聽演講時,有不少企業主也都強調,除非讀的是電機、資工等科系,很多企業主也都建議,大學生應該畢業就出去找工作,累積工作經驗。受過磨練,也會更加知道自己要加強學習的是什麼。

也是要聽聽企業主的分享才會發現,企業主想的往往和大學生想的不一樣,而且真的很開心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演講,幫助小編能順利進入職場。所以鼓勵大家,有時間一定要多聽多看多長知識與視野,跟ATC小編一起常常學習學習讓未來路更順。

資料來源 中央通訊社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是您學習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