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大學新鮮人領航營,教你用四年變身搶手人才

大學除了上好上滿外,還能如何拓展生活圈、知識圈、交友圈,優化自身競爭力,在畢業後好工作機會多到不要不要的?快來瞭解

參加ATC能收穫什麼?聽聽學長姐的分享

聽一場演講能帶給你感動,聽五場演講能刺激你採取行動,聽50場演講,你就能在自己身上看到潛移默化的力量。

擴大視野,拉高格局,培養積極正向的心態

真正的改變,都是由內而外產生的。知識、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成功者的思維及處世態度。

大學生已經沒有了求知慾?

有這麼一群大學生,星期天還從各校前來ATC學習,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台灣的希望。

多元豐富主題+互動實作=快速升級

除了跨領域主題外,每位講師上課風格、方式也都不同,現場聽課,比觀看影片學習效果更佳。

學習兩年最划算,學生還享優惠

學習千萬別求速成。用兩年時間,為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生優惠請洽02-23623521

2012年8月27日

二零一二年八月新聞辭典


八月新聞辭典

這個月又是非常熱鬧,熱門字就像氣溫一樣高!~



新聞辭典/藤原效應
藤原效應(Fujiwhara effect)俗稱雙颱效應,最早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研究兩個相接近颱風的交互作用,發現其運動軌跡會以兩者連線的中心為圓心,繞著圓心互相旋轉,因而得名。

中央氣象局指出,當兩個颱風相距約1千公里時,會相互繞著相連軸線成環狀旋轉,在北半球呈反時鐘方向,旋轉中心位置由其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強度而定。雙颱旋轉時,通常較小的颱風走得快些,較大的走得稍慢,有時可能逐漸合而為一。

所以天秤它又回頭了 =.=

新聞辭典/螢幕奴隸
.暑假期間,不少兒童及青少年宅在家裡。國健局統計,超過4成國、高中生,每周超過3天、每天2小時,眼睛黏在電視、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就是不運動,成了「螢幕奴隸」。

「螢幕奴隸」源自英國,指的是生活離不開螢幕的族群。從小就當「螢幕奴隸」,不僅會影響視力、造成體能衰退,甚至變成胖小孩。美國兒科醫學會提醒, 2歲以上兒童每天看螢幕別超過1小時。國健局則建議,517歲孩子,每天至少運動1小時,維持健康。

新聞辭典/善良撒瑪利亞人法
為鼓勵民眾對緊急傷病患伸出援手,衛生署參考美國、加拿大等國「善良撒瑪利亞人法(Good Samaritan Law)」,援引救人不受罰的精神,增訂非救護人員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者施予急救措施者,適用民法、刑法緊急避難免責規定,讓見義勇為者沒有後顧之憂,不用擔心因過失造成傷亡而被追究。

「善良撒瑪利亞人」典故源於新約聖經,耶穌基督曾對門徒說的寓言,有名猶太人出外經商,遭強盜搶劫,身受重傷躺在路邊,但神職人員及猶太人路過卻不理不睬,唯有撒馬利亞人,拋下和猶太人的仇恨,不僅加以照料,還為他付了住宿費,讓「撒瑪利亞人」成為基督教文化裡,善良、見義勇為的代名詞。

新聞辭典/迷霧四國
高盛董事長歐尼爾,曾在2001年喊出「金磚四國」一詞,引爆投資熱潮。他再度提出新名詞,看好墨西哥(Mexico)、印尼(Indonesia)、南韓(South Korea)、土耳其(Turkey)組成的「迷霧四國」(MIST),成為新興市場新亮點。

過去十年來,「迷霧四國」的經濟規模成長逾倍,去年甚至超越德國。高盛統計,今年的基金投資報酬率,也超過「金磚四國」,漸漸引起投資人關注,深具發展潛力。

新聞辭典/節目商業置入 三不一揭露
.為活絡台灣數位內容產業,引入企業資金,NCC月底將召開公聽會,擬有條件鬆綁電視節目置入性行銷與冠名贊助規範,提出「三不一揭露」原則。

「三不一揭露」指的是,不影響節目製作自主,不鼓勵購買,不突顯商品或服務,並在節目前後揭露置入行銷名單,但新聞、兒童節目不開放商業置入,也不允許政府及菸品置入廣告,酒品則比照廣告,只能在夜間九點後播出。

新聞辭典/飛魚障礙
美國游泳名將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本屆奧運樹立了「飛魚障礙」,他先在倫敦奧運200公尺蝶式摘銀,後在800公尺自由式接力奪金,以個人奧運第15金、累積19面獎牌成為奧運史上最多獎牌的選手。

這個19面奧運獎牌的傲人成就,讓菲爾普斯正式超越前蘇聯體操女選手拉提尼娜(Larysa Latynina18面奧運獎牌的紀錄,而且還有機會把紀錄繼續向前挺進。

拉提尼娜在1956年到1964年的三屆奧運累積954銅,菲爾普斯是以15金(奧運最多)22銅,樹立「飛魚障礙」,他說:「我早已下定決心,要做沒有人做過的事,這是個驚人過程,也是相當驚人的成就。」


麥麥幫 Hello Kitty瘋狂熱賣- 你有搶到嗎!?


2012年8月22日

學校沒說清楚的事-五年一貫 or 四+一


大學指考放榜之後,學生陸續接到註冊通知,除了註冊、看校園環境之外,新鮮人對自己的學校了解多少?不要被動的等待時間鞭策你思考未來方向,新鮮人的暑假除了迎新、玩樂,還要多一把量尺,好好規劃未來的四年生活。



今天要談的,我想家長肯定比新鮮人自己還要關心,因為都還沒開學,大學還是很新鮮的東西,但對於家長來說,四年幾乎是轉瞬即逝,於是乎有了「五年一貫」或者「四+一」選擇出現。

「要不要考研究所?」是每一位大學生都會問自己的問題。有些是因為確定未來方向,有時候是出自從眾效應,大家都考我不考的不安心理,不論如何,在普遍高學歷卻又競爭的時代,學習生涯拓展至碩士、博士是一種趨勢。加上補教界的推波助瀾好像念到碩士學位才是「基本款」一樣。

為了因應趨勢所需,也為了延攬在校優秀學生,大學推出「五年一貫」課程,4+1的概念,五年?是延畢一年嗎?錯!是「大學」加「研究所」總共念五年。真的嗎?這麼快,沒聽過呢!這個改變足夠讓一堆人眼睛一亮。五年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不僅縮短取得學位的時間,學習的領域亦有課程的連貫性。




「五年一貫」實施:
1. 預備研究生」正式錄取研究生
同學可依學校規定,在三年級下學期時提出申請,經過系所錄取後即可取得「預備研究生(簡稱預研生)的資格,成為預研生後,可以在大四開始選修研究所的課程,最快可在大學第五年取得碩士學位。值得注意的是,錄取預研生並非表示已成為該系的研究生,五年一貫申請通過只是研究所的半張門票,還是需要透過甄選或是考試的方式入學,才能正式錄取成為研究生。(通常這個部分學校和教授都會有所協助,讓預研生不至於名落孫山。)
2. 成績限制:班()排名前20~30%
五年一貫的申請有成績門檻,採看大一到大三上學期的平均,各校系所不一,約是班()排名前20~30%,所以想申請五年一貫的同學,還要稍微注意自己的成績。另外,預研生在大四選修的研究所課程在正式錄取為碩士班研究生後可以申請抵免,至多可以抵免1/2~3/4的應修學分。
3. 可能只有特定科系開放申請
關於五年一貫制度,學校可能開放全校各系或是只開放特定的系所,如果同學未來想就讀的研究所有開放名額,而且你也有意願的話,可以把握這樣的機會。當然,很多同學也會同時準備推甄或是考試,只是多一個管道也是多一個錄取的機會。

「時間」,是我認為選擇五年一貫的關鍵。充分的掌握及妥善的利用時間,將有助於學習與成長。因為在五年一貫中,大四時,即是研究所的第一年,在這一年中,學生需要同時修習大四的必選修課程及研究所一年級的必選修課程,份量相當的重,因此時間的安排非常重要,尤其研究所的課程著重獨立分析研究,跟大學課程有相當大的差異,在班級人數上及課程難度方面,都有相當大的改變,需要同學用心,努力地去克服,並勇敢的堅持下去。此外,學術論文也是重要的一環。大四那年不但需要完成大學部的畢業論文,也須同時開始準備碩士級的論文,才能在隔年完成,順利畢業,達成五年內拿到學士及碩士畢業證書的目標。



考上大學並非任我們玩四年,未來也不是大三、大四才需要開始煩惱的議題,有人說五年一貫讓大學到研究所教學可以連貫,或是讓自己有多一年的時間可以去做不一樣的事,如遊學、壯遊、實習等;也有人憂慮五年一貫讓學習窄化,長期在同一個環境降低了學習的多元性,眾說紛紜,但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想!仔細的思考自己的未來,選定方向,還要有堅定的心,不要因為旁人的想法、選擇而搖擺不定。

2012年8月18日

說了然後以後…



「然後呢?」你有多常說這句話或者多常被問這句話,「然後」是一種反詰的語氣,是未來式,也是過去式,也是個最佳的句號。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非常討厭那些沒有「然後」的事情,這是一種對事情的冷漠與無感,也可能是一種集體的失落,試想一下,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沒有然後」的事情

新聞裡面就多到不勝枚舉,例如,7月底大家非常義憤填膺的旺中事件,的確是我們必須要十分關注的事情,但接著是奧運來了,後來又有其他社會事件跟上,雖然偶有報導,但關注不若之前。現在大家都容易在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憤怒,因為我們總是忙著塑造「全民公敵」,在一連串密集的大加撻伐之後,千萬不要「然後呢?」「然後呢?」然後,「沒有然後了」。我們不是狗仔要扒糞,而是真正去關心一些生活中的議題,至於那些了無新意的社會新聞就讓它船過水無痕吧!

台灣媒體多,多到有點太擠,加上行動上網超方便,基本上,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都暴露在超高濃度的訊息量之中,我們異常容易被挑動(也有人說是民粹”)。我們被挑起之後很快忘記身後那些煙塵裡所籠罩的東西。於是有多少事情「沒有然後」或「快要沒有然後了」?我們的核二廠弊案沒有然後了;我們的水電都漲價了,沒有然後了;旺中案呢?我不知道它還有沒有然後,至於最近很紅的李什麼先生,我不是很想了解他的然後。

當初讓大家義憤填膺的議題,曾經被煞有其事地討論,甚至進入國會殿堂被討論,「然後」,就只剩下「然後呢?」,只剩下一小撮人在關心這件事,還記得幾年前的白米炸彈客嗎?楊儒門先生到現在還在關心農民,所以我佩服他,不像政治人物和媒體在沒有新聞熱點之後就不再關心。議題不會消失,只是逐漸淡出

在這個網路年代,藉著社群媒體,凝聚議題的門檻降低了,我們很容易感受到「抗爭」的氣氛,也很容易就能參與(基本上按個讚就是了!)。但我們的抗爭到底有沒有意義?到底是不是只是一個幌子?不要忘了,現在我們可以凝聚很快,但我們凝聚起來的力量要「散」掉也是非常快的!就像FB洗版的速度一樣快,快到我們都記不起來。試想你自己在這半年內按過幾個「社會議題」的讚?

千萬不要讓我們所關心的事情「沒有然後」,因為沒有然後,就等於沒有未來。
身為大學生,身為年輕的世代,我們不應該只沉溺在「抗爭」的激情裡,我們必須去理性思辨這些議題的前因後果,更何況這些問題的結局,都是我們可以預見的。我們不只問問題,更要承擔問題並且解決問題,不論我們在什麼位置上。「然後」不應該只是發問,更重要的是要開啟承先啟後的關鍵思維。在說了「然後」以後,我們開始思考。


2012年8月10日

關於「人才」這件事:問題不在薪水,而是人



本周關於台灣人才不足、人才斷層的說法再次被挑起,說法眾說紛紜,但最後背黑鍋的一如往常,都是教育體制的問題。企業界說得臉不紅氣不喘,學界也是習以為常的承受,反正這也只是一個慣常被提起的「假議題」,順著這個話題,討論很容易就會往「用高薪吸引國外人才」的方向作結論。它是產業界用來掩飾自身缺點,或者自認是菁英的人為爭取自己加薪的藉口。這個謬論,不僅凸顯業界為闇於自見的逃避心態,也展現了學者、經營者那種布爾喬亞式的高傲:難道目前在台灣的都找不到堪用的人才?那發表這些言論的人是…

每一次的討論總是不了了之。企業界、政界人士大談台灣人才的危機,而且說的是國之將亡矣的悲鳴,轉頭當我們看見韓國因為進用外籍人力而突飛猛進時,我們似乎立刻認定大力吸引外籍菁英,可以為陷入泥沼的台灣經濟帶來新的活力。這種論點講的很輕描淡寫,彷彿剛剛說得淒風苦雨的那些危機,只要有「外籍菁英」就可以解決,但是卻很少有人敢去談,台灣為什麼培養不出自己的人才。企業界不談,因為總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另一方面也不想增加自己的負擔;學界不談,因為這一談無異於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何必談,反正答案我們早有共識。其實我們的學生在大學之前,表現是不錯的,很多科學競賽都有我國學子的身影,穿金戴銀的更不在少數,至於上了大學雖然稍有衰退,但仍有不錯表現,可是偏偏到了職場卻成了一堆「廢材」?著實令人費解。所以「產學失調」是最佳的解釋,因為這個答案讓產業界和學術界,兩清,無可指責,那政界呢?只得一再調整政策,於是乎愈改愈亂。

猶記得2008年有一個所謂「22K」的專案,這是由政府所提出的偉大政策,目的只是不要讓失業率在那年的畢業潮裡飆升,這個政策表面上成功了,所以2009926號,內政部官員在接受工商時報的訪問時說明為什麼當時台灣的失業率下降的原因:「台灣的高學歷者在經歷金融海嘯長期失業後,已漸能屈就低薪工作,如今許多大樓管理員、警衛都具研究所學歷。」,2008年的「22K」政策獲得企業界普遍支持,但當2011年當時的行政院長吳敦義呼籲企業界為員工加薪時,響應的企業不到3%,他們的理由是「仍在虧損」,不過這兩年的EPS(每股盈餘)卻是近幾年最高。百年前晉商有一個規矩,除了薪水之外,老闆會在尾牙上分發另一種獎金給掌櫃的和資深夥計,名為「頂身股」,沒想到時至今日,我們已經退化成百分百的「勞工」,金錢的奴隸。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我們的產業界並沒有培養人才的心態,不論這樣的人才是來自於本土、海歸派,或者是外籍人士。每隔幾年,我們的產業界就會想出一些新名詞來揶揄我們的新生代,從草莓族到液態族,用一個居高臨下的觀點來批判這群初出茅蘆的社會新鮮人,1970年代,台灣的產業界抱怨新鮮人基礎學能不足;隨著教育普及、經濟蓬勃發展,業界又開始批評新鮮人穩定性不足、時常吃碗內,看碗外;當教育不斷的訓練學生要有獨立思考能力時,業界又指責新生代「太過自我」,不受控制;然而當經濟前景不如預期,業界又希望員工「共體時艱」;當看見韓國從經濟衰退中站起來,我們的企業界就開始檢討政府企圖心不足、員工創意不足的論調。長時間累積下來就會發現企業界就是個不斷抱怨,而且論點互相矛盾的既得利益團體。

業界總是對現狀不滿,像是被寵壞的小孩,老是頤指氣使地對待政界和學界,要這個減免,要那個優惠。而教育體制甚至整個社會,都在「國家競爭力」這個大帽子之下動輒得咎,被壓的喘不過氣。所以,一個受過大學教育的勞工,他在長達30~40年職場生涯當中所需的能力,在22歲前的教育就已經完全定型,而完全與企業無關。所以當業界的抱怨越多時,更顯示了台灣的業界缺乏吸納人才的環境與能力,因為一個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不論在老闆的眼中成不成材,都應該有被發揮、磨練的機會。

所以說我認為問題不在於基本薪資調高多少,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企業主如果心態不改,員工永遠只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屏東大仁科技大學校長王駿發就表示,台灣人才的流失,薪水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讓人才發揮的環境。在台灣不僅薪資低,還缺乏工作尊嚴,想想Apple公司在草創時期,能給得起多高的薪水?想想Amazon還在Jeff Bezos家的車庫裡時資金只有1萬美元,請問他們能夠給多高的薪水?再離我們近一點,當年竹科那群資訊產業的拓荒者,試問當時台灣有任何吸引你們的回來投資的利基點嗎?當時有人會想到340年後台灣會有像台積電、鴻海這般的大集團嗎?我想都沒有,但當時企業卻能給員工「夢想」和「尊嚴」,這說明了即使是在利益掛帥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仍然存在著金錢所無法取代的文化誘因。所以薪水只是一個外顯的表徵,原因是出在我們的產業界故步自封,用家庭代工的視野來經營國際級企業,大部分員工被視為「消耗品」,用過即丟,企業缺乏長時間培養和訓練的概念,因為我們的企業要的是「即戰力」而非「潛力」,所以導致我們的大學愈來愈注重職場的實務能力而非基礎的整合能力,當年輕人沒有空間去嘗試失敗,那麼將造就一個害怕失敗的拘謹中年,接著就會出現一個失落的老年,在他退休的那一天發現人生沒有意義,如果沒有改變,這會是三十年後我們的寫照。

這篇寫給企業主看,希望你們能給年輕人更多空間,更合理的薪資福利,畢竟有快樂的員工才能有高競爭力的產業;這篇寫給學生看,千萬不要自怨自艾,要不停充實自己,人生是一場超級馬拉松你不能只消耗而不補充;寫給政府看,錯誤的政策就改變它吧!不要繼續飲鴆止渴,自取滅亡。最後我們要以「審慎樂觀」的態度積極地邁出下一步。


2012年8月8日

寫在放榜之後,大學生你的下一步…




幾家歡樂,幾家愁,這句話不只應了現在考生的景,也深深地刻劃了現在很多大專院校校長的心境,尤其是中南部的頂尖大學,似乎不管再怎麼努力,再怎麼頗受企業界好評,學生就是不買單,大部分優秀的學生都往北部的學校集中。

你攤開今年十大校系的排行榜,你會發現第一現象,台大簡直是鋪天蓋地佔據超過2/3的席次,第一類組幾乎是台大的天下,二類組只有交大能夠榜上有名,但也不是前三名,至於三類組因為醫學系的關係,分佈較為平均,不過台大牙醫系居然衝上第三名,超越成大醫學系,此役台大大獲全勝,雖然這個狀況並不意外,但過去幾年中南部的頂尖大學在招生上著力不少,甚至以高額獎學金吸引學生,此舉並未帶來相對的效果。其實頂尖學生共聚一校有利也有弊,利在於高競爭的環境之下有助於提升學習效果,在很多聰明腦袋的撞擊之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火花產生,弊則在於同質性過高,以台大法律系為例,三個組別幾乎就稱霸了一類組,所以在未來職場上,系出同門一定比較吃香,長此以往這個學術領域就僵化了,在沒有百家爭鳴的刺激下思想容易窄化,看看今日台灣的政經環境不就是一攤死水。另外一個現象,不只政治上重北輕南,學生在選擇校系上也是重北輕南,會導致人才和教育資源過度集中於北部,雖然這個現象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不過也表現出我們政府在平衡南北發展上並未有顯著果效。其實綜合以上所言,我們發現我們的高等教育缺乏「特色」,不只高分校系集中於單一名校,類別也十分集中,一類組最頂尖的腦袋都在思考法律相關的問題,二類組的高手都在念電機,所以我們的視野無法擴展是有其原因的。當然也有好現象,我看見「台大物理」和「台大歷史」的排名有所提升,表示基礎學科仍受到部分學生的青睞,這對於一個國家的根本是很重大的影響,因為基礎學科強,應用學科會更強,例如這次參與NASA登錄火星計畫的嚴正先生就是清大數學系的畢業生,所再次印證基礎學科的重要性。

以上是在國內的看見,但我們發現有一群學生則放棄台灣的大學選擇西進大陸的高等學府,其實有一小部分的高中畢業生就申請了大陸及港澳地區的高等學府,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國際排名都在台大以先的知名學府就讀,為的也是該校高強度的競爭環境和堅強的師資陣容以及不同於台灣的學術環境,其實不只路生來台就讀大學,更有不少優秀高中畢業生選擇前進大陸,很多學校甚至以台灣的學測成績就可以申請,所以這也是未來不可忽視的一個趨勢。大學不一定要在台灣念,這個思維在兩岸愈加開放的狀態下,只會愈加熱絡。

由以上兩點, 我們發現台灣的學生往「集中」和「開放」兩個矛盾的方向前進,在國內的是集中化,若大學有「托拉斯」,那麼台大絕對是大哥大,而另一方面部分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學子卻選擇了「國際化」的這條路,除了過去就有的歐美地區之外,語言文化雷同的大陸及港澳地區將是未來的熱門選擇。

或許你選到了理想的科系那麼恭喜你;如果你選得差強人意,那麼我得祝福你,不管得意還是失意,九月你都得邁入下一個階段,接下來的旅程都是未知,你準備好迎接挑戰了嗎?由你玩四年,已經是老梗而且也不再好笑了,在這四年中你必須學會長大,也必須學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教授上課教的聽不懂,自己去圖書館查,不要老是用「Google」來敷衍了事,同學也不是你的「筆記本」,要學會自己去抓重點,簡單來說你必須學會「主動」, 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一切由你自己負責;另外一方面,你也必須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不管你是否離家外宿,你必須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和財務,「獨立」是你必須訓練自己的能力,否則到了20歲還要父母瞻前顧後真是蠻尷尬的。不管局勢怎麼演變,能夠與時俱進的人才能掌握未來競爭力的關鍵,大學不再是關起門來讀書,而是要登高望遠去了解各方面的知識,張開觸角多元學習,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而不是好學校的學生。

2012年8月7日

這個夏天以後~



大學入學考試今天放榜,考生及家長繃在心裡的龐大壓力,即將釋放,錄取哪一系、哪一校,家長學生究竟是該高興、慶祝,或沮喪、準備重考(今年錄取率88%)或接下來準備轉學考,這是接下來要面對的另一番選擇。

其實考上哪個學校與系,對學生的未來而言是好或壞,不應只從粗淺地從過去的印象定論。考上「好」大學,不代表四年內以及畢業後一定順利成功;考上不太理想的學校,也不代表未來就沒有競爭力。大學四年,只是一個過程,你在過程中得到的學習遠比學校聲譽更重要。

西方著名教育家懷得海在其著作「教育目的」中說到:「中小學生是伏案於桌前,大學生則應站起來眼望四方。」所以四年的時間,學校能夠引導學生兼顧專業與生活知能,使學生深度廣度兼具,如此才能稱為大學。所以在這四年之中,所培養的不只是專業能力,更是日後面對職場的「態度」,「 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好學校只是給你一張比較好的門票,十年之後,我想你是哪個大學畢業的不是那麼重要。

不管是高分錄取名校的學生或者屬於低分群學生,其實都一樣需要學校、家長注意,因為志願選填,過去較受錄取分數影響,現在更受學生個人意願影響,加上每個系加權的設計差異極大,可能產生一個系最高與最低分同學的錄取分數差異高達百分的情況,入學後同班同學基礎不同造成教學的困難,也影響高、低程度學生的學習順利。另外,經過這個漫長的暑假,很多人的學習能力都已經大幅下滑,再加上大學的學習講求主動,不像高中有老師和家長施加壓力,學生容易渙散導致學習效果不佳,時間一久,就算是就讀名校,實力也會有很大的落差。

此外對於第一次離家的學生,家長還要關心他們是否都能做好金錢、時間、情緒等的管理,否則因為理財不當而吃泡麵過三餐,或過度打工影響學習;因為時間掌握不佳而遲到蹺課、被當,或因為沉迷於網路遊戲而影響睡眠、健康;因為情緒受到人際困擾,尤其是戀愛問題而痛苦,或因感情挫折而罹患憂鬱症,這些都是時有所聞的狀況,需要父母與學校共同的關心。獨立,是孩子這個時間必須學會的,家長如何拿捏關心的尺度,需要相當大的智慧。因此家長若關切子女的大學經驗與學習成果,更應促使學校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尤其是大一新生的需要與問題,如此大學的學費付出才值得,學生也才會因為就讀大學而有更美好的未來。

這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對於學生和家長而言,我們都要學習去適應和調整,孩子學著長大,家長學著放手,畢竟在這個夏天之後,我們都要邁向下一個階段。

2012年8月3日

新鮮人情報站-第一次租屋就上手



大學新鮮人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住學校宿舍,如果不幸沒有抽到,因為很多學校的宿舍都是不足的,而且女生宿舍多於男生宿舍,所以很多人(尤其是男生),必須面臨外宿的問題。

第一次租屋的同學,在沒有經驗與對當地環境不熟悉的情形下,往往一籌莫展,未免同學在缺乏前人引路的狀況下,租到不好的房子,我們幫大家準備了一些可供參考的資料。當然學校生活輔導組會提供協助,或上網站先初步瞭解目前住宿居住狀況與當地行情,再透過學長姐的口碑介紹,藉此瞭解屋況與房東、現居室友的狀況,以免遇到惡房東或屋況不佳的房子。

Tip 1:怎麼找﹝找屋的方式﹞

學生找屋的管道如下:

1. 學校住宿組、校方相關租屋社團

2. 學校佈告欄的紅紙條

3. 同學間、親友介紹、報紙

4. 租屋網站、網路BBS

  由於佈告欄紅紙條、報紙多充斥著仲介公司的資訊,因此找屋最有效的方式仍以同學間的介紹為主。一般而言,價格便宜、條件良好的房屋較少以登廣告、貼紅紙條的方式出租,而往往透過小眾管道流通(同學間介紹、或學長姐與學弟妹間“世代相傳”的信息管道)。

  許多學校附近的整層住家長期為學生們所合租,每當有學長姐畢業遷出,學生們都自動透過同學間的網絡遞補合適的學弟妹,因此這些房屋很少流入租屋市場;往往數年內一直在同一組的直屬學長、學弟間不停地流傳;有些房屋甚至可“薪火相傳”,延綿十幾年而未曾斷絕。由於這類學生房客長期性和房東取得信賴的合作默契,因此租金價格的調幅也往往比行情來得低。

  而到網路或BBS站的電子佈告欄找尋租屋資訊則是現今學生找屋流行的租屋趨勢。由於各大學計算機中心的網路都架設BBS站,因此網站的舊貨版面、或生活資訊交換版面便儼然成為租屋資訊的交換場所。且此類的租屋資訊以分租雅房的學生二房東徵室友的比例為高;由於物件特定,出租的成功率頗高。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網路上的資訊流通快速,若屋況不錯、租金合理,通常很快便被下訂,因此建議同學看到條件適合的房子,應該立即電話通知房東約定看屋,不要以e-mail方式往返或考慮幾天後才聯絡,以免被他人捷足先登,錯失良機。
  但因為大多數網路上的資料通常是開放登錄,比較容易有房東美化屋況或產權不清(非房屋所有權人或二房東)的問題,建議同學在電話與房東聯絡看屋時,先詢問清楚,以免花去半天看屋時間卻敗興而歸。
   
    另外有一種「職業房東」,專門收購學校周邊的空屋改建為學生宿舍,其屋況相對於一般房東為佳,服務也較完整,不過想當然房租也較高。近幾年在各大學附近紛紛出現大型的學生宿舍,動輒數百個房間一起出租,在尋找房屋時,不妨從此著手較容易有比較的空間。

Tip 2:省很大﹝省錢的方式﹞

  由於學生經濟尚未自主,面對都會區昂貴租金價格,為替家庭節省開銷,聰明的學生早已發展出幾種實用租屋策略:

第一、 採取「以時間換取空間」的租屋策略

  若學校附近是屬於租金昂貴的地段,則採通勤方式到租金價格低的郊區租屋。以臺北市大安區轄區內的大學學生為例,因為學生的時間壓力不像上班族,因此學生很少在學校附近昂貴的大安區找房子,他們轉而在相對較便宜的景美、永和、中和、甚至新店租屋,然後再藉由機車、大眾運輸工具通勤。

第二、 以捷運沿線做為租屋區位的思考

  學校附近有捷運車站的學生們,可考慮的租屋區位範圍就寬廣許多。捷運通車後,讓淡水、竹圍、中和、新店成為租屋族的新寵。不過也得考慮通勤時間,捷運附近的住宅相對價位也較高。

第三、 聯合承租(或延長租約年限),以降低成本

  三個人合租一戶有三個房間整層住家,要比去租三間分租雅房划算,況且又多了可共同使用的客廳、廚房、衛浴。不但價格划算,且和生活習慣相近的同學合租,更可避免與生活習性不同之陌生人共住分租雅房的不便。
   
    另外房東也較偏好長約,如果屋況可以且地點適宜,不妨考慮簽下複數年合約(兩年以上)而非短約,可以向房東爭取較優惠的價格或者更好的設備。

  但有些問題也值得注意。例如,有同學看屋時,第一眼覺得很喜歡就迫不及待地付了訂金,等到他發現第二個房子更好時,訂金就損失了,因為根據法律規定訂金是無法取回的。

  還經常有同學因為不熟悉租賃合約而隨意簽約,等到日後不幸遇到糾紛與爭執,才發現自己的權益無法保障。還有同學簽完約後,房東還將同學的合約收回,要同學等到退租時才還合約,這樣是不合理的做法,同學必須知道合約一式兩份其中一份是屬於房客的。

Tip 3:看細節 ﹝看屋的訣竅﹞

  同學在尋找住屋時,通常第一個考慮的要件是租金便宜,其次是與學校間的距離,但還是要呼籲大家不能忽略居住的安全,畢竟要人身安全得到保障,要求居住品質才有意義,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租金便宜而造成自己的遺憾!

1. 防火逃生安全:
  * 隔間以水泥隔間、防火板隔間為佳。若為木板隔間應該更加注意房東是否有提供滅火器等消防設備。
    房屋內部走道、安全門及防火巷是否暢通;鐵窗鎖頭有否鑰匙,或生銹無法開啟。

2. 電源、瓦斯安全:
  * 同戶房客最好不超過4戶,以避免出入成員複雜,以及電源配置不足,使得各房間住戶使用太多延長線造成電線走火的危險。
  * 注意電線配置是否過於老舊及用電負荷量,插座或總開關旁若有薰黑痕跡,有可能是曾經發生過電線走火。如果同學懂得一些電工知識不妨打開電箱看看是否有異狀。
  * 熱水器或瓦斯放置的地點是否陰涼通風,並注意瓦斯的管線接縫處是否生銹或破損,避免漏氣現象。

3. 防盜門禁安全:
  * 確認一樓大門是否能緊閉,寢室門鎖應在進住時更新或加裝內扣。
  * 窗戶週邊是否有防盜功能完好的鐵窗,若是頂樓加蓋的房子,因為是公共空間加建,尤其更要注意門戶安全。(女生需要特別注意。)

4. 注意採光
  這對一個房間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猜光不佳的坊間不僅容易潮濕對人體健康也有不好的影響,所以光線是否充足,空氣是否流通非常重要。

   學生是房東喜歡的族群,大部份房東都喜歡將房子租給社經背景較單純的學生。固然房東出租房子的考量點首在租金收益的高低,但在社會治安日益惡化、人際衝突利害關係愈來愈清楚的今日,愈來愈多的房東對房客身份背景相當重視。

  況且出租房屋不是一次買斷的商品交易,房東價值數百萬的房屋要交給房客保管,還要確保每月租金能否順利收取,因此背景單純的學生房客確實給予房東莫大的安全感。房東認為即使學生出了問題,大不了還可找學校或家長追查,不致發生人去樓空的“慘劇”。一般而言,學生房客通常只要誠懇態度、及應有的禮貌,在洽談的過程極易被房東所接受,甚至降低房租。

  因此縱使學生經濟條件較差,無法支付較高的租金,一旦房東願意租給他們的話,通常會網開一面,租金上多少可以再稍減。

以下另列舉租屋必須注意的細項

(一)高樓應有消防設備:

1、火災警報系統:每一層樓應設手動報警機。
2、安全門:安全門的正上方應設置標示燈。       
3、逃生設備:緩降機。
4、滅火設備:乾粉滅火器。
5、緊急照明設備:樓梯轉角處以及陰暗處。
6、確認逃生出口無障礙物。

(二)租屋四週安檢要項:

1、出入口是否堆放雜物。
2、租屋處是否堆置易燃物。
3、平時應準備手電筒、急救箱。
4、熱水器應安置通風處。
5、延長線是否過度使用。
6、鐵窗是否預留逃生口。

三、遷入租屋處後應注意事項

(一)最好將房門換鎖。
(二)與鄰居建立友好關係。
(三)注意陌生人的出入(是否以學生為主)
(四)深夜莫走暗巷(女生需特別注意)
(五)告知家人師長正確租屋地址及電話。
(六)言行穿著注意檢點,勿增添他人困擾。
(七)與房東保持聯繫,並要求維持租屋品質。
(八)隨時注意租屋附近有否可疑人物。


Tip 4:簽合約 ﹝契約注意事項﹞

因為這很有可能是你生命中簽的第一份合約,所以不得不慎!
  1. 確定要租再付定金:若在看屋的過程對屋況或租金不甚滿意,應避免因房東或他人的鼓吹而付定金,否則事後反悔,定金將會被房東沒收。(當然某些房東會好意退還,不過可遇不可求)

  2. 簽約之前務必要請房東出示身份證明及房屋所有權狀,以確定房東是否為屋權所有人。若是二房東 轉租,則要注意有否約定不得轉租的條款及原契約的租賃期間,避免日後糾紛。

  3. 在契約上除注明租金、租期、押租金何時返還等一般約定外,水電費用、稅金該何方負擔及房屋修繕的責任區分也要在契約中明訂清楚。房東目前提供的傢俱及設備,其使用狀況如何,或房東承諾新增設備,皆必須注明清楚在契約當中。

  4. 市售的租賃契約範本多較保障出租人,建議在簽約前應詳細閱讀,務爭取刪除不合理的條文。(就是便利商店都有賣的那種)

以上是整合很多學長姐租屋的經驗,不只學生時期適用,日後出社會一樣適用,這些小常識最好也謹記在心,也提醒新鮮人找到好房東就不要輕易搬家了,否則搬來搬去也是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