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 小心10種社群媒體上癮症找上你!



自從你換了智慧型手機之後,你發現你的生活是否開始有ㄧ些變化呢?你是不是會忍不住檢查自己的手機,看看自己的貼文或上傳的照片有多少按讚、有多少人回應?或每到任何地方,就忙著打卡?你是否成天看著社群媒體的統計數據,想知道自己是否變得更出名、更有影響力。如果你符合下列症狀,那麼小心,你已經「社群成癮」。(本文刊載於mashable.com,作者為Sam Laird)


1.The Alert Lover:凡事都要設定鈴聲來提醒自己,不論是收到留言、訊息或郵件,你都會設定鈴聲,深怕自己錯過任何的最新動態。但每當手機鈴聲一響,工作便會被打斷,無法專注,反而降低工作情緒與效率,如果鈴聲又開得很大聲,我想這十分惱人。Alert就是提醒的意思。

2.The Social Guru : Guru就是達人的意思,你是朋友眼中的「臉書通」、「推特王」,甚至你的名片上就印著你的臉書帳號,或Twitter帳號,而且任何的更新你都瞭如指掌,那麼你值得GURU這個稱號。最新流行是利用臉書做自己的「履歷表」,很酷炫,但風險就是你的個人生活就曝光在老闆面前,值不值得你自己判斷。

3.The Verb Creator: 習慣把這些社群網站的名字改成「動詞」使用,從最早期的「Google it」到現在「你噗了(Plurk)沒」,這些網站名字不只是名詞更是一個動作。Verb,就是動詞的意思。
4.The Vowel Hater : Vowel指的是所謂的母音,例如PRNCS,這到底是啥?加上母音之後,Princess就是公主,至於什麼是母音去問你的英文老師(我救不了你)。聽這樣的人說話,我們要很有「聯想力」,因為多半時候我們都在猜他的正確意思,或許中文沒有母音子音的問題,但我們的疊字和連音可是不遑多讓,例如GG!? QAQ!?真是杯具了!?這些新生代的網路語言,實在讓人眼花撩亂。

5. The Blog Referencer: 「你可以參考我的部落格!」基本上是這種人的口頭禪,有點最近那支「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好拗口)的廣告一樣,一方面懶得回答你的問題,一方面又想炫耀自己的專業知識兼提升自己部落格的流量,雖然無傷大雅,但有時候真的很討人厭。Reference就是參考的意思,三不五時就很愛秀出自己的Blog很有蓋台廣告的意味,至於什麼是蓋台廣告,最強大的案例就是「健X中醫診所」。

6. The Self-Proclaimed influencer: 你三不五時就會查看自己在不同社群媒體網站的數據,想要看看自己是否變得更有影響力。但是當你一心只顧著那些指標分數,無心思考自己在社群媒體張貼或分享的內容品質時,最後的結果只會讓自己變得更沒有影響力。Self(自我)-Proclaimed(宣布) 有自我揭露的意思,基本上這些社群媒體就有自我揭露的意味;influencer意指影響者。

7. The Multi-Mayor : 四處打卡昭告天下,每到任何地方,你都會不厭其煩地打卡,彷彿你去佔領了哪些地方。假設你去優雅的餐廳打卡當然很好,不過有些人連回家都「打卡」,你真不怕哪天你會出事;至於上班族翹班因為打卡被抓到,這種笑話已經不很新鮮了。Mayor的意思就是市長。Multi則是「多」的意思,放在這裡似乎有點嘲諷的意味。

8. The Liker :傳說中的「秒讚哥」,但除了「讚」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你的認同變得很廉價,如果你願意多花幾秒鐘的時間,簡短地回覆,絕對比只按讚更能讓朋友感受到你的心意。

9. The Constant Checker:所謂的「低頭族」,只是這種低頭族抬頭的頻率很低,Constant有一貫的意思,就是你不論吃飯、聊天、甚或搭捷運,每兩分鐘你就會忍不住看自己的貼文或分享的照片有多少人按讚,有多少人回應。如果身邊還有其他人在座,只會讓人不悅。如果你約會時一直盯著小螢幕看,我想下一次約會就會是很久以後。

10. The Freak Out-er: 一旦社群網站「掛點」或者身處的地方連不上網路,你便情緒失控、暴跳如雷、超級焦慮,Check 何時可以恢復正常的通訊,如若不然你便會情緒失控。這麼容易發脾氣,不只傷身,你可是會被當成怪胎的,因為Freak就有怪胎的意思,這麼一來就算你有1000個臉書好友,真實生活中你可能還是很孤獨。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