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大學新鮮人領航營,教你用四年變身搶手人才

大學除了上好上滿外,還能如何拓展生活圈、知識圈、交友圈,優化自身競爭力,在畢業後好工作機會多到不要不要的?快來瞭解

參加ATC能收穫什麼?聽聽學長姐的分享

聽一場演講能帶給你感動,聽五場演講能刺激你採取行動,聽50場演講,你就能在自己身上看到潛移默化的力量。

擴大視野,拉高格局,培養積極正向的心態

真正的改變,都是由內而外產生的。知識、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成功者的思維及處世態度。

大學生已經沒有了求知慾?

有這麼一群大學生,星期天還從各校前來ATC學習,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台灣的希望。

多元豐富主題+互動實作=快速升級

除了跨領域主題外,每位講師上課風格、方式也都不同,現場聽課,比觀看影片學習效果更佳。

學習兩年最划算,學生還享優惠

學習千萬別求速成。用兩年時間,為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生優惠請洽02-23623521

2012年10月31日

How i Know-社群媒體把你"殭屍化"了嗎? Has Social Media Turned You into Zombie?

為了應景-今天是西洋鬼節 萬聖節 (同時也是蔣公誕辰紀念日,有多少人記得呢?)

小編又在 Mashable.com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作者 Sam Laird,標題就是:Has Social Media Turned You into Zombie?社群媒體把你變成殭屍了嗎?作者超有趣的分類如下:


The Baby Obsessed Zombie: 在臉書上瘋狂PO文,然後都是他的小孩的訊息,甚至大頭貼都換成小孩的照片,這是父母親甜蜜蜜的家庭溫韾,但看在那些單身未婚或者很討厭小孩的朋友眼裡,"這真的超煩的!"而且留言都會採用幼稚無比的疊字,超級讓人無言,而且PO文頻率會隨著小孩長大而增加直到上小學為止。

The Check In Zombie : 到哪都要打卡的狂人,而且超級愛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Tag朋友的照片,例如翹課去周年慶,還白目地要打卡,不只讓自己的隱私曝光也讓其他人間接受害, 而且這個打卡近乎無意識的直覺反應。

以上是中了FB病毒的殭屍...

The Hashtag Zombie : <#Hi #我是#$^!#,#我要去#Friday吃飯!#>看得懂隨便你,這種人酷愛亂用"標點符號",而且不厭其煩地用,但老用在讓人看不懂的地方,我想這些與語言只有這掛人才懂,無止盡的符號文=.=!

The Inner-Dialogue Zombie : 殭屍如其名,這種人永遠在自問自答,自己回應自己,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大家都去哪了?"、"我餓了!"、"我看起來怎樣?"這種彷彿在用腹語跟自己對話的戲碼天天在他們的生活中上演。
以上症狀大多發生在中了Tweeter病毒的殭屍。

The Foodie Zombie : 顧名思義他們的Instagram相簿中最常出現的畫面就是食物,吃過的、吃一半的都會PO上去,而且更可怕的是他們判斷東西好不好吃的標準就是Follow的人數有多少!?

The Foot Photo Fetish : 簡單來說就是"戀物癖",這種症狀在台灣比較少見,暫且忽略,至於Pinterest病毒目前尚未中文化,發病者較少,我們就靜觀其變。


2012年10月28日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 小心10種社群媒體上癮症找上你!



自從你換了智慧型手機之後,你發現你的生活是否開始有ㄧ些變化呢?你是不是會忍不住檢查自己的手機,看看自己的貼文或上傳的照片有多少按讚、有多少人回應?或每到任何地方,就忙著打卡?你是否成天看著社群媒體的統計數據,想知道自己是否變得更出名、更有影響力。如果你符合下列症狀,那麼小心,你已經「社群成癮」。(本文刊載於mashable.com,作者為Sam Laird)


1.The Alert Lover:凡事都要設定鈴聲來提醒自己,不論是收到留言、訊息或郵件,你都會設定鈴聲,深怕自己錯過任何的最新動態。但每當手機鈴聲一響,工作便會被打斷,無法專注,反而降低工作情緒與效率,如果鈴聲又開得很大聲,我想這十分惱人。Alert就是提醒的意思。

2.The Social Guru : Guru就是達人的意思,你是朋友眼中的「臉書通」、「推特王」,甚至你的名片上就印著你的臉書帳號,或Twitter帳號,而且任何的更新你都瞭如指掌,那麼你值得GURU這個稱號。最新流行是利用臉書做自己的「履歷表」,很酷炫,但風險就是你的個人生活就曝光在老闆面前,值不值得你自己判斷。

3.The Verb Creator: 習慣把這些社群網站的名字改成「動詞」使用,從最早期的「Google it」到現在「你噗了(Plurk)沒」,這些網站名字不只是名詞更是一個動作。Verb,就是動詞的意思。
4.The Vowel Hater : Vowel指的是所謂的母音,例如PRNCS,這到底是啥?加上母音之後,Princess就是公主,至於什麼是母音去問你的英文老師(我救不了你)。聽這樣的人說話,我們要很有「聯想力」,因為多半時候我們都在猜他的正確意思,或許中文沒有母音子音的問題,但我們的疊字和連音可是不遑多讓,例如GG!? QAQ!?真是杯具了!?這些新生代的網路語言,實在讓人眼花撩亂。

5. The Blog Referencer: 「你可以參考我的部落格!」基本上是這種人的口頭禪,有點最近那支「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好拗口)的廣告一樣,一方面懶得回答你的問題,一方面又想炫耀自己的專業知識兼提升自己部落格的流量,雖然無傷大雅,但有時候真的很討人厭。Reference就是參考的意思,三不五時就很愛秀出自己的Blog很有蓋台廣告的意味,至於什麼是蓋台廣告,最強大的案例就是「健X中醫診所」。

6. The Self-Proclaimed influencer: 你三不五時就會查看自己在不同社群媒體網站的數據,想要看看自己是否變得更有影響力。但是當你一心只顧著那些指標分數,無心思考自己在社群媒體張貼或分享的內容品質時,最後的結果只會讓自己變得更沒有影響力。Self(自我)-Proclaimed(宣布) 有自我揭露的意思,基本上這些社群媒體就有自我揭露的意味;influencer意指影響者。

7. The Multi-Mayor : 四處打卡昭告天下,每到任何地方,你都會不厭其煩地打卡,彷彿你去佔領了哪些地方。假設你去優雅的餐廳打卡當然很好,不過有些人連回家都「打卡」,你真不怕哪天你會出事;至於上班族翹班因為打卡被抓到,這種笑話已經不很新鮮了。Mayor的意思就是市長。Multi則是「多」的意思,放在這裡似乎有點嘲諷的意味。

8. The Liker :傳說中的「秒讚哥」,但除了「讚」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你的認同變得很廉價,如果你願意多花幾秒鐘的時間,簡短地回覆,絕對比只按讚更能讓朋友感受到你的心意。

9. The Constant Checker:所謂的「低頭族」,只是這種低頭族抬頭的頻率很低,Constant有一貫的意思,就是你不論吃飯、聊天、甚或搭捷運,每兩分鐘你就會忍不住看自己的貼文或分享的照片有多少人按讚,有多少人回應。如果身邊還有其他人在座,只會讓人不悅。如果你約會時一直盯著小螢幕看,我想下一次約會就會是很久以後。

10. The Freak Out-er: 一旦社群網站「掛點」或者身處的地方連不上網路,你便情緒失控、暴跳如雷、超級焦慮,Check 何時可以恢復正常的通訊,如若不然你便會情緒失控。這麼容易發脾氣,不只傷身,你可是會被當成怪胎的,因為Freak就有怪胎的意思,這麼一來就算你有1000個臉書好友,真實生活中你可能還是很孤獨。

2012年10月24日

信任危機:擺脫慣性,勇敢創新




阿里巴巴CEO馬雲:「我說台灣沒希望了,如果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這是兩年前的五月在中國綠色公司年會上的一段話,再對照我國現在產業界的現況,大部分的CEO都在60歲甚至70歲以上,但就算到了這個年紀他們還孜孜矻矻地在工作,在創新,卻很難發現年輕人的影子,從傳統產業到高科技產業,年輕人只能從事微不足道的小小革新,在無關痛癢處發會自己的創意,渴望被這個世界看見。筆者不是要挑起世代間的對抗,也不是要逼任何人作出讓步,而是很平心而論地探討-「世代交替」的問題。iTalent*學習計畫


對照現在我國所遇到的窘境,勞保基金的缺口是6.83兆,公保、軍保等軍公教人員的福利及後續照顧的資金缺口總合也接近1兆元,這些社會福利制度的問題若不解決最慢在民國119年這些福利制度都要破產,屆時台灣就變成下一個「希臘」,每個人都憂心忡忡,要政務官下台,要人負責任,但問題並不會解決,因為時間只會繼續向前,不會停止;債務不還,赤字不會減少,只會不斷增加,套句學者的話說:「這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再想到幾年前,我們有個官員說無薪假是可以拿到諾貝爾獎的創意,那如果可以解決這些大洞是不是可以拿很多屆諾貝爾獎呢?因為今年差點把歐洲財政搞垮的歐盟因為「過去六十年的努力」而拿到諾貝爾和平獎。


回歸主題,這是一個「典範轉移」的年代,很多的經驗在這個時候都失效了,所以大部分專家的預測都會失準,天氣預測不準,經濟預測不準,彷彿這個在過去幾十年內都容易掌握的世界瞬間失控,事實真是這樣嗎?自二次大戰之後,許多國家的戰後嬰兒潮世代,較上個世代平均壽命增加超過廿歲,他們掌握主要資源的時間就會變長,所以也間接壓縮了新世代的接棒速度,於是很多的「理所當然」的狀況不再發生,但世代間的競爭卻是益加地白熱化,簡單來說上一個世代掌握了傳統製造業的資源,新世代掌握數位時代的創意;上一代擅長從舊思維中去創新,新世代喜歡顛覆性的創造,所以衝突由此而生,這中間的關鍵在於缺乏「信任」。因為上一代的「經驗」所以對下一代的「創意」無法信任,所以助力反而成為阻力,很多上一個世代的「良藥」反而變成「毒藥」,適得其反。這無關乎對錯,而是這個世界變得比我們想像的還更快。


很多時候新世代要的不只是「機會」,還有「信任」,當然我們要學的除了「經驗」還有「溝通」;上一代也要學會「傳承」和「交託」,還有心臟大顆一點,繼續壓抑新生代只會又弄個玉石俱焚的局面,所以「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你應該不會想要本土劇裡所發生的劇情在你生命中上演,魯迅說:「關心我們自己的孩子,就是關心我們的未來。」,這個關心的尺度需要我們世代之間順暢的「溝通」。

iTalent*學習計畫iTalent*學習計畫 iTalent*學習計畫iTalent*學習計畫iTalent*學習計畫

2012年10月15日

ATC讀新聞 – 巴基斯坦女權鬥士 Malala Yousafazi




這是本周震驚國際的新聞事件,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Malala Yousafazi)上週二遭塔利班武裝分子槍擊,而年僅14歲的她正為了回教世界女性的受教權而奮鬥著。巴基斯坦地方政府昨懸賞10萬美元緝兇,美國總統歐巴馬通過白宮發言人表達對事件的憤怒,「將暴力加諸於兒童是野蠻與懦夫的行徑,我們同情馬拉拉,與同在攻擊中受傷的人及他們的家屬」,並準備向馬拉拉提供運輸與治療的協助。並在今日轉往英國接受更完整的治療與保護,因為塔利班日前發表聲明說,任何反對他們的女性都要受死。

馬拉拉(Malala Yousafazi)年僅十四歲,卻已經在為國家的前途而奮鬥,並且獲得國家和平獎的殊榮,十四歲的馬拉拉因為長期爭取婦女受教育的機會,又公開反對歧視婦女的塔利班政權,因而遭受攻擊。

馬拉拉2011年接受國際媒體訪訪時曾表示,擔心因為個人熱愛求學而被塔利班拒絕。在塔利班控制巴基斯坦的時期,她曾把書本埋在牀底,唯恐塔利班突擊隊入屋檢查時發現。塔利班2007年至2009年間控制馬拉拉的家鄉斯瓦特等巴基斯坦西北部廣大地區,就曾頒布不准女孩受教育的禁令,並且燒毀高達150間的女子學校。2009年只有11歲的馬拉拉透過她的網誌,發表她對求學的熱忱和在動盪裏的驚懼,其網誌廣備關注,引起像BBCCNN等國際媒體等國際媒體的注意。

馬拉拉的父親Ziauddin Yousufzai所辦的學校,在塔利班管治下曾不顧命令接受女孩就讀,進而引起塔利班的不滿,家中屢屢收到恐嚇信,命令馬拉拉停止再作抨擊塔利班政權的動作,否則會招致苦果,但她從無畏懼。

去年,馬拉拉榮獲巴基斯坦政府頒發該國首座國家和平獎,且獲提名頒授兒童權益基金會的國際兒童和平獎。長期關注女性的紀錄片導演米納拉讚賞馬拉拉說﹕「她是斯瓦特那些勇敢女孩的代表……即便是成人也沒有她那樣的遠見。」斯瓦特私立學校聯合主席稱,馬拉拉近期在著手成立馬拉拉教育基金會助貧窮女孩爭取受教育的機會。



以上是小編對這則新聞的整理,說實話當我讀到這則新聞的時候真的頗為激動,因為有一群人正在為自己的未來奮鬥甚至賭上性命,這種熱情是在我們身上所看不到的,相較於近日我們這些大學生那些讓人不堪入目的新聞,我看見真正對於學習的熱情與對理想的執著,馬拉拉,十四歲,而身為大學生的我們至少都十八歲了,我們面對我們的未來除了抱怨,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當我們在埋怨薪水不高,機會不均等的時候有人連受教權都被剝奪,所以下一次當你又不小心翹課的時候,想想這些在世界角落的故事吧!珍惜這些得來不易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