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考試今天放榜,考生及家長繃在心裡的龐大壓力,即將釋放,錄取哪一系、哪一校,家長學生究竟是該高興、慶祝,或沮喪、準備重考(今年錄取率88%)或接下來準備轉學考,這是接下來要面對的另一番選擇。
其實考上哪個學校與系,對學生的未來而言是好或壞,不應只從粗淺地從過去的印象定論。考上「好」大學,不代表四年內以及畢業後一定順利成功;考上不太理想的學校,也不代表未來就沒有競爭力。大學四年,只是一個過程,你在過程中得到的學習遠比學校聲譽更重要。
西方著名教育家懷得海在其著作「教育目的」中說到:「中小學生是伏案於桌前,大學生則應站起來眼望四方。」所以四年的時間,學校能夠引導學生兼顧專業與生活知能,使學生深度廣度兼具,如此才能稱為大學。所以在這四年之中,所培養的不只是專業能力,更是日後面對職場的「態度」,「 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好學校只是給你一張比較好的門票,十年之後,我想你是哪個大學畢業的不是那麼重要。
不管是高分錄取名校的學生或者屬於低分群學生,其實都一樣需要學校、家長注意,因為志願選填,過去較受錄取分數影響,現在更受學生個人意願影響,加上每個系加權的設計差異極大,可能產生一個系最高與最低分同學的錄取分數差異高達百分的情況,入學後同班同學基礎不同造成教學的困難,也影響高、低程度學生的學習順利。另外,經過這個漫長的暑假,很多人的學習能力都已經大幅下滑,再加上大學的學習講求主動,不像高中有老師和家長施加壓力,學生容易渙散導致學習效果不佳,時間一久,就算是就讀名校,實力也會有很大的落差。
此外對於第一次離家的學生,家長還要關心他們是否都能做好金錢、時間、情緒等的管理,否則因為理財不當而吃泡麵過三餐,或過度打工影響學習;因為時間掌握不佳而遲到蹺課、被當,或因為沉迷於網路遊戲而影響睡眠、健康;因為情緒受到人際困擾,尤其是戀愛問題而痛苦,或因感情挫折而罹患憂鬱症,這些都是時有所聞的狀況,需要父母與學校共同的關心。獨立,是孩子這個時間必須學會的,家長如何拿捏關心的尺度,需要相當大的智慧。因此家長若關切子女的大學經驗與學習成果,更應促使學校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尤其是大一新生的需要與問題,如此大學的學費付出才值得,學生也才會因為就讀大學而有更美好的未來。
這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對於學生和家長而言,我們都要學習去適應和調整,孩子學著長大,家長學著放手,畢竟在這個夏天之後,我們都要邁向下一個階段。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