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大學新鮮人領航營,教你用四年變身搶手人才

大學除了上好上滿外,還能如何拓展生活圈、知識圈、交友圈,優化自身競爭力,在畢業後好工作機會多到不要不要的?快來瞭解

參加ATC能收穫什麼?聽聽學長姐的分享

聽一場演講能帶給你感動,聽五場演講能刺激你採取行動,聽50場演講,你就能在自己身上看到潛移默化的力量。

擴大視野,拉高格局,培養積極正向的心態

真正的改變,都是由內而外產生的。知識、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成功者的思維及處世態度。

大學生已經沒有了求知慾?

有這麼一群大學生,星期天還從各校前來ATC學習,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台灣的希望。

多元豐富主題+互動實作=快速升級

除了跨領域主題外,每位講師上課風格、方式也都不同,現場聽課,比觀看影片學習效果更佳。

學習兩年最划算,學生還享優惠

學習千萬別求速成。用兩年時間,為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生優惠請洽02-23623521

2012年5月31日

舒國治:台灣鄉鎮遷居指南(轉貼)


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想過搬遷到更好的地方去。
有的像是為小孩換一個更好的學區。有的是像為老人家換一個更乾燥通風、更有電梯便利的社區。有的希望住在每天一打開門就看到海的地方。有的為了遠離核電廠。
他們說,台灣是個寶島,有太多太多幽僻的角落等著知音去尋覓並親近甚至駐紮待定,終至不離開了。
有一個作家買屋於深坑,每次聊天至十點多鐘,便坐立不安,要急著回家。我總勸他,何不住在市內?有朋友在九份開民宿,然冬天陰雨,我勸他,何不試著搬去花東?有年輕人開咖啡店,房東不斷漲房租,我總在全台各地遊逛時會替他想:嘉義大雅路適乎?台南神農街適乎?那些夢想自己有陶窯、有木雕工作室的藝術家總該有城市以外、卻又令他能有感覺的地方吧。那些想釀些梅子醋、檸檬醋,想手染一些天然染劑的布匹,想種些有機蔬菜的有心有志人士,台灣之大,總有不差的地方可以選吧。
像宜蘭的員山、三星、南澳。像雲林的古坑。像桃園大溪、復興。新竹北埔、關西。南投竹山。苗栗南庄,或苑裡的山腳。台中清水的三塊厝。花蓮玉里、富里或稍東的永豐。台南的新化。屏東的滿州。高雄的美濃。彰化的鹿港、二水。台東的關山、初鹿、嘉義的六腳,以及嘉義市。

某次,朋友謂:你應該寫一本《台灣鄉鎮遷居指南》。因為我拉著他們全家赴東部勘察「最適合一家人過日子」的家園可能地點。乃因這家人在九二一地震後,事業停擺,終日在家泡茶,由於全家好客又燒得好菜餚,我每赴台中,皆去叨擾。我帶著他們在台東的山谷裏細看,最後說,你們若在此住下,多空幾間客房,周末權充民宿,旅客下榻,又能得饗晚飯一頓,且深坐聊天賞月,此種緣分,此種飄逸生計,其非至高境界!
有些先天優美的鄉鎮,為了吸引優質的人文情境進駐,亦可以獎勵之法引進聲譽早著的業者。往往最有效的方式是優質餐廳的進駐,鼎泰豐若開一大型分店在台東市,則不但可容納極多本地及外地吃客,也會提高許多工作機會,更別提訓練無數的人才了。像南橫的東端,有一「天龍吊橋」,吊橋附近有飯店,若能請來像台中的Hotel One服務團隊打理,一年中辦個數場「步道festival」,屆時喜愛步道者如我,或許早就預訂下榻,而自然作家又是山徑古道的實踏者劉克襄或早被聘請為導覽講師矣。
台北華山市場的「阜杭」豆漿,每早排隊;若店家團隊中一小部分人,想換個環境,如嘉義,則或許仍然生意興隆,且更造福一早要登阿里山的外國遊客亦能一嘗香噴噴燒餅,這便是優質的遷居。
有些城市,仍有鄉鎮的優勢;像新竹的老市區,頗有古意,百姓的模樣與動作,猶緩緩慢慢的。但整體言,已愈來愈住居不易矣。台南,一直到今天仍是個最幸運的開發案甚少的優佳城市。即使有人遷居進去,並無需大動鋼筋水泥干戈蓋新大樓,往往只是有新意的年輕人以更文雅的方式(如改造老屋)進駐它、活化它。鹿港亦保持不錯。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南與鹿港,皆猶未過度開發,何萬幸也。
最佳的鄉鎮,在於最佳的住居者與最佳的生活者,你為了去好好使用並寶愛一塊新地方,便能最終找到這片田園。


全文網址: 舒國治:台灣鄉鎮遷居指南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117619.shtml#ixzz1wQyEcE8C


ATC小編一直很喜歡舒國治先生的文章,這篇引起我注意的原因,是移居的概念,因為台灣一直以來資源過度集中在都會區,殊不知,台灣真正的美好是在我們的家鄉,而且小編的故鄉也是舒國治先生推薦可以移居的地區,真是與有榮焉!分享給大家。

ATC專欄-學習與模仿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 Pablo Picasso.

這句話因為Steve Jobs的緣故又再度成為被反覆流傳的一句名言,這是 Steve Jobs 有次被訪問Xerox PARC 研究中心,在那裡他看到了視窗和滑鼠的原始概念,然後回去便開發了 Macintosh 的圖像界面,為了解釋這樣「抄襲」的行為,於是他引述了 Picasso 的話。

以西方的宗教觀來說,世界上根本沒有「原創」這件事,因為上帝才是造物主,於是乎,牛頓「發現」地心引力;富蘭克林「發現」電;麥哲倫「證明」地球是圓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只是詮釋了這個世界某部分的概念,或許你可以說,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但沒有電磁學,沒有熱力學這個發明也不會誕生,所以某種程度上,我們只是在「發掘」這個世界的可能性而已。所以我們得學習從生命的各種地方,用各種不同的角度,去發掘新的可能性,這就叫做「創新」。

這種思想需要鍛鍊,就像做重量訓練一樣,必須從簡單的開始,在生活中去尋找靈感,並且花一些時間醞釀它,所以小時候我們怎麼開始學書法的,對,把範本墊在宣紙底下開始「描」,你不是一開始用能夠揮灑自如的,要寫得好,「永字八法」,側、勒、努、趯、策、掠、啄、磔,這幾筆你練過多少次,顏真卿、柳公權的字帖你「臨摹」過多少次,訓練加上時間,你才有可能創造出屬於你的「Style」,不過這些創新也都奠基在過去的基礎之上。

說「抄襲」可能有點嚴苛,不過在學生時代如果你不懂得去揣摩一些事情,老是想要追求「原創」,你會發現很多不倫不類的東西就出現了,所以我們必須先學習當一個「Good artist」才有機會成為「Great artist」。畢竟「爛」得與眾不同,雖然很有特色,但還是「爛」,所以在追求原創之前,還是先學習拷貝吧!創新,也不過就是一直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罷了,而學習從哪裡開始,就是「模仿」。

2012年5月26日

本月最新新聞用語辭典 2012年5月


聽俺說說~

淡定: 很鎮靜。

雷人: 很嚇唬人。

液態族: 常換工作,不在同一家公司待到退休。

砂糖員工:面試時說得頭頭是道,應對得體,就像砂糖般晶瑩,但一進入公司 (公司就像水)後就溶於水中,很任性 工作無法獨立,老愛主張自己的權利,對工作沒什責任感。

低頭族:愛玩智慧型手機的人, 整天低頭看著手機。

果蠅 : 蘋果電腦產品的紛絲。

微電影:片長不超過10分鐘,通常2~5分鐘。製作成本以及團隊較一般電影規模小而美的電影,Youtube目前很多,尤其大陸版。

海蒂族:「HEIDIS(海蒂族),代表:高教育程度(Hig​h Educated)、獨立自主(Independent )、專業學位(Degree-carrying)的個人(Ind​ividualS)新都會女性族群。這些輕熟女(2540歲)已取代BOBO、頂客等族群,成為女性最新的潮流和夢想。

美魔女:超過35歲但外表看起來像是20幾歲的熟女,韓國鄭多燕 就是代表之一,別說鄭多燕又是誰?上網搜尋就知了。

「很奇怪耶你!這句話是本周最犀利的用語,由第一夫人周美青送給她老公馬英九總統,這句話說出了全民的心聲,所以話不一定要說得很嗆辣,但要說的是時候。

2012年5月25日

ATC小編碎碎念-世界咖啡館之品咖啡

愉快的周末假期又即將到來,
ATC小編今天突發奇想想要介紹一間自己很喜歡的咖啡廳給大家,
它的單價稍高,不過卻可以真實地品味一杯好咖啡,
這家店就是老樹咖啡(新生南路店),捷運搭到忠孝新生站,
在這裡咖啡才是真正的享受,也是一種優雅而緩慢的人生步調。

首先,老樹咖啡是連鎖的,台北、台中、高雄都有一家,
雖然風格迥異,但共同的特色就是咖啡很夠味(重烘培),
今天我們要拜訪地是台北的老樹咖啡,一家超過20年歷史的咖啡館。
 這家老店不是星巴克,也幾乎沒看過人外帶,而它的咖啡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厚實而穩重。




老闆非常著重品質,不只在咖啡豆上,在烹調咖啡的器具上也實非講究,其實i小編並不喜歡咖啡機所煮出來的咖啡,因為那就像機器大量製造,充其量你不過是補充咖啡因卻無法享受咖啡的香味,所以老樹咖啡是純正的"手工咖啡"。

在這裡,你可以學習真正"品味"不同的咖啡,所以i小編非常推薦來這裡喝"單品咖啡"。從頂級藍山到各種阿拉比卡,甚至連衣索匹亞的"耶加雪菲"(Yirgacheffe)都喝得到,不過iTalent*小編最喜歡喝的還是"曼特林"(店內說法),其實就是"曼特寧"(Mandheling),這種咖啡的味道醇厚,必須仔細烘培才會有好味道,一般"曼特寧"都是重烘培所以比較苦總是不太受歡迎,不過這裡的曼特林卻是厚實香醇,適宜的甘苦味,幾乎不帶酸味,是品嚐重口味咖啡的最佳選擇。至於咖啡行家就點 "耶加雪菲"囉,不過要價不斐就是,但CP值絕對夠。這裡的咖啡都是老闆親手一杯一杯煮,所以沒有辦法很快上桌,不過能享受滿室的咖啡香也是一種幸福。

如果您是咖啡初學者,尚無法接受單品咖啡獨特而濃烈的味道,那麼請點"老樹特調",這是老闆精心調製的獨門武器,基本上從咖啡老饕到菜鳥都很容易接受這一味,因為實在很"順口",iTalent*小編也想不出其他形容詞了,所以第一次來點它就對了,如果想喝冰的,那老樹的冰滴咖啡也是上選,那可是花了好些時間滴出來的美味。最後還是要爆料一下,跟"耶加雪菲"一樣,都是Menu上沒有的(當然也比較貴),那就是曼巴咖啡 (Sumatra Mandheling & Brazil Bourbon Santos), 結合蘇門答臘的曼特寧和巴西波旁的聖多斯咖啡,濃烈與微酸溫潤組合,也是混合豆中的極品。

咖啡,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學習。下次有機會記得來品味一下。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教你軟實力,也照顧你的"精神力"!咖啡,喝了再往前。

照片轉自: 
  (基本上老樹謝絕攝影喔!)

 








ATC專欄-休止符的智慧


古時候有一個樵夫在森林裡劈柴砍樹,每天累得有氣無力,收入卻有限,他的事實就是「工作辛苦,日以繼夜」,但是他忽略了一個導致如此的真相:「他的斧頭一直沒有磨」,理由是「砍樹都沒時間了,還有時間磨斧頭?」。

這不是一個笑話,這是每天發生在生活中的事實,我們每天忙著做牛做馬哪有時間停下來磨斧頭呢?

不停下來磨斧頭消耗的不只是斧頭本身,更是消耗你的生命,因為工作效率無法提高,你必須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而且績效不彰,因為你的潛力都在過程中被吃掉,所以工作品質意識日漸低落,最後你開始覺得要放棄。「爆肝」這個詞彙或許聽起來很戲謔,但發生在真實世界裡卻是格外的殘忍,朝九晚五對於現代人而言竟然是一種奢侈的幸福,有多少人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呢? 或者每天24小時隨時on Call的生活,這種神經緊繃的生活真的能給人帶來幸福嗎?

停下來,不只是磨利自己的斧頭,更能看看自己哪裡被磨鈍了才有機會去修正,去強化它;停下來,可以想一想怎麼下斧頭更有效率,更容易達到你要的目標;停下來,看一看下一棵樹有多高,該不該現在就動斧頭,停下來,你會發現智慧不一定在前面,它可能在身旁或者身後,可能因為你跑太快而錯過它。

休息是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有明確與固定休息時間的人,才會有規律的工作。有位企業家說的:「星期一到星期五,把事情做對;星期假日,做對的事情。」我想休息與工作是一種平衡的關係,必須找到最佳的組合,才能在生活上「合作無間」。「休息」是一種智慧,例如放鬆地去享受一頓美食、認真地大玩一場、全然放空地欣賞一段古典音樂……。把所有的工作完完全全地拋在腦後,心無罣礙。小時候老師常跟我們說:「玩的時候就認真玩。」那時候不懂為什麼「玩」還要「認真」,長大之後,才明白「認真玩」之後才有心情「認真工作」。

休息,不一定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有時候,休息只是為了讓你有機會轉身審視過去;有時候,休息就只是為了休息而已,不要賦予它太多的期待,這樣搞得休息也是一件很累的事。雋永的樂章,中間常有一、兩個休止符,這段空白是為了累積下一個階段奔放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