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訂做一個不可取代的自己?
前兩天,我到台中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聽講,主講講師李飛彤老師結合理論架構與實務案例,與我們分享如何訂做一個不可取代的自己。
1.行為是表象,第二層是知識、技巧、習慣,底層是意願、態度、價值觀。
2.改變行為,要從調整價值觀做起。
3.價值觀必須符合原則,希望他人怎麼對待自己,自己就要怎麼對待他人。
4.習慣的力量比知識、技巧要來得大。
5.擴大自己的舒適圈(彈性),從選擇一個好的環境做起。
6.好環境會強化信念,信念會印證價值觀,價值觀會強化自我認知,自我認知會促使選擇好的環境,形成正向循環。
當然以上重點只是個概述,要上過課才能理解這套原理。不過我還是附圖給你,希望能幫助你更加理解:
除了以上的理論架構,老師在舉自己過去的經歷、與孩子、學生、企業主、朋友的對談為例時,也分享了幾個我覺得很重要的觀念:
1.不論唸什麼科系,至少取得相關基礎認證。拿到認證不見得以後用得到,自己也可以選擇不去用它,但拿到認證,至少是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表示沒有白走一遭。
2.自己不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最重視什麼)、自己要什麼,就只能任人擺佈。
3.成熟的過程一定會經歷孤獨,因為唯有關閉外在的聲音,才能找到自己,明白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4.不要一直認為自己只是個「學生」,那會讓自己有藉口退縮、有所保留,就很難真正學會想學的,很難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第四點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老師舉的例子是,他在教授學生如何成為講師,要求學生上台演練,把自己當成一個專業講師對台下的人演講,很多人上台後並沒有真正入戲地演一位專業講師,而是放不開、怕犯錯,會停頓看老師等等,只把它當成是「演練」,而自己只是個「學生」,這樣的心態會很難學好一件事。
這讓我回想起過去,當我必須上台做簡報時,我有把自己當作一位專業簡報員在做準備嗎?當我擔任一個小團隊的領導者時,我是告訴自己「我沒太多經驗」,還是我努力扮演一個稱職的領導者,自信地領導眾人呢?當我要主持一個會議時,我是專注在把會議主持好,還是隨時提心吊膽害怕犯錯呢?當我去打工時,我是告訴自己「我只是個學生」,還是「我是一名敬業的工作人」?
做什麼,就要像什麼。人生永遠都是現場直播,無法NG重來,如果不完全投入,就無法拿出最好的表現,獲得最大的成長。就像多年前在某本書中讀到的,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假裝自己是那樣的人,裝久了,就變成真的了(弄假成真)。
要是再早個幾年聽到這個觀念,並且實際運用到生活中,我相信現在的我肯定會優秀個好幾倍。
此外,即使聽到的是過去已知的觀念,只要自己願意思考、檢討,仍能獲得新的感動與啟發,尤其是那些「知道」但還沒「做到」的觀念,就當作再一次提醒自己,不斷朝「做到」的方向努力推進。
只要不放棄學習,我們就能不斷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期望有一天,我們都能成為一個不可取代的自己。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