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大學新鮮人領航營,教你用四年變身搶手人才

大學除了上好上滿外,還能如何拓展生活圈、知識圈、交友圈,優化自身競爭力,在畢業後好工作機會多到不要不要的?快來瞭解

參加ATC能收穫什麼?聽聽學長姐的分享

聽一場演講能帶給你感動,聽五場演講能刺激你採取行動,聽50場演講,你就能在自己身上看到潛移默化的力量。

擴大視野,拉高格局,培養積極正向的心態

真正的改變,都是由內而外產生的。知識、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成功者的思維及處世態度。

大學生已經沒有了求知慾?

有這麼一群大學生,星期天還從各校前來ATC學習,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台灣的希望。

多元豐富主題+互動實作=快速升級

除了跨領域主題外,每位講師上課風格、方式也都不同,現場聽課,比觀看影片學習效果更佳。

學習兩年最划算,學生還享優惠

學習千萬別求速成。用兩年時間,為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生優惠請洽02-23623521

2013年1月4日

2013 你不可或缺的好品格




2013 讓我們培養出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好品格:

Compliment others 讚美他人
Forgive others 懂得原諒
Accept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failures 承擔失敗
Keep a journal 寫日誌
Want others to succeed 希望他人成功
Keep a to be list 永遠知道要做什麼
Set goals and develop life plans 有人生的計畫和目標
Continuously learn 不斷的學習
Operate from a transformational perspective 以轉化的角度去做事情
Have a sense of gratitude 懂得感恩
Give other people credit for their victories 不看重自己的名利
Read every day 每天閱讀
Talk about ideas 分享想法
Share info and data 分享資訊
Exude joy 保持喜樂
Embrace change 持續改變 

雖然我們知道很多新年新希望只能維持兩個禮拜(嘆...)

2012年12月22日

2013最重要的四項工作能力指標




華爾街日報日前有一篇名為:2013必備的四項工作技能」的文章,其中指出: 清晰的溝通能力、 建立個人品牌、靈活的適應能力和高效率工作能力,以上四項能力是未來職場工作者所需要最關鍵的能力。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對求職者而言,清晰溝通能力和具有吸引力的個人(形象)品牌可以給僱主留下良好印象。不管在哪個層級的職位上,溝通技能都是員工晉陞的關鍵因素。人力資源主管在調查求職者時,甚至會查看其FBTwitterLinkedIn等社交網站,以求更深入了解這位求職者是否符合職務需求,所以謹言慎行只是基本要求,更聰明的求職者會在社群網站中經營一個卓越的自我形象。

其次,客戶的需求總是很多元,而老闆的想法也總是非常「前瞻」,所以快速應對外在不斷變化需求的能力將變得很重要。以產品企劃為例,在你辛辛苦苦工作努力了三個月之後,你做出了一個「很棒」但「不合時宜」的產品,我相信99%的老闆不會感謝你的辛苦,反而會指責你浪費資源,要如何因應這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簡單來說,上網少看一些FB或者網路小說,多去閱讀一些媒體和「含金量」較高的部落客文章,Open Your Mind!相信你會有不同的收穫。

最後一項,員工應該找到新方法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是必須自主地去尋求方法提升,公司可能會有一些資源,但能否成長的關鍵在於你自己,因此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是最重要的。這裡說不只是Office或者軟體操作能力,更是對未來的論述能力,雇主需要一個有思想的員工更甚於一個作業員,所以你如果可以提供老闆更多「看見」,那麼很快你就會「不一樣」。但其實提高工作效率還有一項基本功- De-Bug,就是找出那些會降低你效率的因素,例如不容易專心、容易疲勞等原因,不要老把原因推給「電腦跑不動」了。

大環境的狀況,我們都無法掌握,但最少我們必須掌控好自己,所以跟大家分享這四點,讓我們可以檢視自己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讓我們在2013年能夠走出陰霾,振翅高飛。

2012年12月19日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專欄 - 未來的亮光,等出了隧道再說…




馬總統最近數次重申經濟「已看到隧道盡頭的光明」,這是過度樂觀還是為了鼓舞低迷士氣之必要,我們不做討論,但這些對於未來的美麗想像,總不能流於一廂情願的自我催眠。

有一些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在台灣,三十歲以下年輕打工族(即無固定工作或者約聘制)高達63%、一百三十萬人月薪不到三萬元;二十到二十四歲平均薪資僅二萬二千元,也就是22K,比十四年前還低。不少大學畢業高材生因為二十二K遠走他鄉(最大宗還是大陸);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外移人口高教育者(大學以上學歷)比率達61.1%,冠於全球,遠高於第二名印度的五○.九%,亦證實過低的薪資是高階人力外流的重要原因。

22K只是一個因時制宜的階段性政策,沒想到居然成為台灣社會新鮮人的「天花板」,相較於過去的經濟榮景,實在讓人喟嘆。前副總統蕭萬長更表示,指企業集體把薪資壓低是不健康的現象。

讓我們深入去省思這些原因,有人會說「產學落差」,學校教的不是企業需要的能力,導致高學歷反而沒有競爭力;也有人會說台灣高等教育發展偏差,忽視技職教育,導致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素質落差太大,因而薪資難以提高,這些都是可被檢討的因素之一,但並不足以解釋低薪幾乎是普遍存在於工作者身上的現象,甚至不分科系和素質。追根究柢,更關鍵的原因可能在台灣經濟發展模式偏差及企業經營的觀念和心態問題。

「降低成本」幾乎是我國產業求生存的不二法門,從科技業到服務業,因為國內外競爭激烈,對僱用人員成本錙銖必較,能省則省,過去重視員工價值的企業文化快速式微。再者,很多企業過於重視規模擴大,因而將台灣經營模式快速複製到大陸,在大陸市場快速成長後經營重心也隨之移轉,忽視持續投入與創新造成競爭力快速萎縮,在這種砍價砍到見骨的惡性競爭之下,不只企業獲利快速下滑,台灣員工薪資水準自難提升;22K也是這種觀念及心態下的畸形產物。

那些美麗承諾或者冷酷預言,我們聽得都太多了,11月底(11/23)碩彥雲集的全國科技會議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說 :「年輕人的理想、抱負與期待是決定台灣未來希望所繫。」這個願景需要多方努力才能達成,首先政府必須擘畫藍圖,擬定前瞻性的產業政策,再者企業必須回歸「在地」及「產業升級」,不要老是期待政府補助,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只是國家的責任也是企業自己的目標之一,就像Apple預計在未來把某些生產業移回美國本土,雖然增加成本但也提升國家競爭力,而不是到處追著低廉的人工逐水草而居;最後,回到我們年輕人身上,我知道22K很少,但你領22K的時候是喪志的還是充滿期待的?為何這麼問,因為人若缺乏鬥志就算給你多少資源和再好的舞台也都是枉然,因為你不會把握。

試問各位,如果你還在每天低著頭「滑」手機,你的競爭力在哪裡!?

最後分享一則小故事,《世說新語》中,有一段關於魏武帝曹操接見匈奴使者的故事,因為曹操自覺形陋,就找了一人代替他,自己則捉著刀站旁邊偽裝侍衛。謁畢,曹操派替身刻意問:「魏武帝如何?」匈奴使者答:「魏王雅望非常,然旁邊捉刀的人才是英雄啊!」曹操聽後,立即派人追殺此使 (可見曹操心胸狹小!)。如果你是人才,藏都藏不住。期待來自未來的亮光,倒不如自己照亮它!

2012年12月13日

ATC讀新聞-2030/15K




203015K是昨天最讓我們怵目驚心的數字,但一個是「實話」另一個卻是「氣話」;一個「道歉」,另一個則是「宣洩」,總之這兩個「關鍵數字」讓年輕的我們冷汗直流。

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天與青年座談,說台灣未來將面臨缺糧、缺水、缺電、水汙染等嚴峻考驗,他因此向大學生說抱歉:「2030年交到你們手上是個爛攤子!」這句話對照目前的「世代剝削」,再度引發青年人的危機感。

昨日在經濟部舉辦的全國產業發展會議上,因為部長施顏祥陳述的共識結論與民間團體的意見不符,讓他們氣得在台下大聲抗議,結果有名董事長轉頭告知,「()吵下去,我告訴你,15k都到()不了。」這位15k董事長,就是立錡董事長邰中和也是宏碁的共同創辦人之一 (媒體大多刻意忽略「再」這個字)

但這兩句話說的對象,年輕人,20~40歲的所謂新生代與中生代,我們卻連一點發言權也沒有。但該面對還是要面對。

在美國「國家情報會議」全球趨勢報告中,提到台灣將在2030年之前,進入年齡中位數高於45歲,類似目前日本和德國的情況。人口老化將導致經濟生產力下降,且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減緩或停滯,而這個數據還沒有考慮到氣候變遷等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更不可輕忽。

再加上之前勞保基金兩年一度的最新財務精算報告一出,財務入不敷出的時間從原本的2021年,提前了3年,2018年就開始吃老本,要動用過去累積的基金餘額來應付支出。更可怕的是,勞保基金原本可能破產的期限,從2031年提前到2027年,整整提早了4年!如果你是50歲以下的人,15年後,你不但可能會領不到老年年金,還要背負約7兆元的勞保基金債務。

這樣光景,光聽到就讓人沮喪,但問題的關鍵在哪呢?「內耗」,2012年你看到多少新聞事件是所謂的「窩裡反」呢?數不清吧!那再看看你自己生命中有多少事正在消耗你的生命呢?得過且過的心態!?薄弱的意志力!?無法專注!?沉溺虛擬世界!?最後,你不喜歡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不論你是初入職場的社會青年還是還在學校的學生,回過頭去檢視自己的生命,找出那些消耗你鬥志和能量的「物件」,然後「Correct it(修正),讓你能夠「運作正常」!

國家社會經不起幾年的內耗,相對的你也是,或許你生命裡的缺口不像勞保財務般龐大,但比起這些資金你更容易被「掏空」,所以趁年輕多投資自己一點,多存一些「競爭力」(本錢)!iTalent*跟你一起加油,「不一樣,我們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