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

數字可以說明一切嗎? 除了表淺的外部形式,你更需要感受深刻的內在意義(上) - 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2013年的最後幾天就在日曆上緩緩挪移過去了,無聲無息揭開2014的序幕。對於年輕的你,考完了期末考,就是為時一個月的寒假,在這段假期中也包含中國人最重要的新年。時值農曆的歲末時分,依照傳統習俗,全家人要圍爐相聚吃「年夜飯」、接著就是「守歲」:這個習俗原先是為了年長者祈福,年輕人必須保持清醒直至隔日,不管是打牌、打麻將、看電視、或是閒磕牙,總會撐到時鐘邁過12點的大年初一,人人才能夠上床就寢。

日益淡薄的情感聯繫,讓人們成為「形式化」的奴隸

相對的,被溫情守護的長輩們則是以象徵喜氣的紅包(放入少許金錢),對後輩同樣獻上來年平安的祝福之情。但是不知曾幾何時,隨著經濟成長,社會的價值觀漸漸傾向功利,越來越以「金額」大小取勝。在過年期間很多人可以拿著這筆額外的進帳,去添置新衣物、甚至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其實,祝福之情轉化成具體的物質並沒有不好,只是很少人會想起這項習俗原先的深刻意涵。對大多數人來說,對這種改變也沒有什麼特殊感受,只是時代變了而已。其實在某方面,這種現象也同時代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薄,並把「數字」作為判斷主要原則。

但問題來了:並不是所有事都可以用這樣「量化」的方式來衡量價值的。父母對我們的愛,可以用給了多少零用錢來判斷嗎?跟最好死黨的夠不夠「麻吉」,難道要用請你吃飯、唱KTV的次數來決定?甚至跟男(女)朋友之間的感情濃淡,難道是用買了昂貴價格的名牌包或者手錶來論斷?如果你對上述幾個例子感到有些似是而非,那且先換個角度,看看在現實生活中,這套價值觀是怎樣被套用在自己身上的:老師總用學生數學、英文考了幾分,來認定學習夠不夠認真,是不是好學生。甚至大學聯招也用同套邏輯,來決定該生念哪所學校,甚至能不能「系出名門」,這也往往決定了在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是不是踏得比別人穩健。但是,難道我們的一生都必須活在這些數字與外界的評價當中嗎?我們將在本文下篇裡面來集中討論這個議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