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大學新鮮人領航營,教你用四年變身搶手人才

大學除了上好上滿外,還能如何拓展生活圈、知識圈、交友圈,優化自身競爭力,在畢業後好工作機會多到不要不要的?快來瞭解

2014年3月28日

南非人權鬥士曼德拉的傳奇一生回顧:不改初衷、堅持信念、走自己的路(中) - 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在上篇南非人權鬥士曼德拉的傳奇一生回顧:不改初衷、堅持信念、走自己的路我們提到這位被時代雜誌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也以85歲高齡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他在晚年終於實現了自己由青年時期懷抱的理念,徹底消弭南非的種族隔閡,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人生事件,才造就了曼德拉豐沛的生命能量?要知道答案,得先把時間倒回至他被囚禁在南非開普敦外海小島「修身養性」的那幾年。 青年時期西裝筆挺的曼德拉,笑得燦爛的他,當時並沒料到自己即將入獄「進修」長達27年的漫長時光。 專注體會自身苦難,身段更加優雅:被囚27年造就的寬廣胸懷 在 當選總統的革命抗爭之前,那時當權的白人政府,把黑人當作次等人種對待,並且力主白人與黑人在公開場合都得劃清界限。而擔任非洲民族議會」旗下武裝組織 「民族之矛」領頭者的曼德拉,則主張人類生而平等。於是當他積極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時,白人執政的南非法院以「密謀推翻政府」等罪名判決他前後入獄27年半,其中約18年都在與世隔離的羅本島度過。 歷經苦難過的人往往更有幽默感,因為他們知道世上沒什麼能打倒他們。曼德拉名言錄:「在我的國家,得先當過囚犯(prison)之後,才能當總統」。 羅...

2014年3月21日

南非人權鬥士曼德拉的傳奇一生:不改初衷、堅持信念、走自己的路(上) - 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被譽為「南非國父」的曼德拉於去年(2013)底12月5日去逝,這個消息隨即震動全球。由於電子科技的進步,各國領袖、政商名流紛紛透過媒體,致上如雪片般飛來的悼詞。95歲過世,享壽幾乎一世紀的老人,究竟有怎樣的輝煌一生?他的價值觀又為何被世人如此重視呢?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為曼德拉的一生作結,那麼我認為:「不改初衷」會是很貼切的形容詞。 出身王族之後,一生致力種族融合 尼爾森‧羅利拉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生於1918年7月18日,卒於2013年12月5日。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曼德拉是南非著名反種族隔離革命家、政治家、慈善家,也被視為南非的國父。曼德拉此生在40年來投入南非民主運動的時間裡,獲得超過一百項獎項,最為人所知的就是199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同時也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首。 不過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曼德拉的祖父是騰布王朝的國王,父親是部族領袖(即一般習稱的酋長)。但出人意料的是:啣著金湯匙出生的他,竟然沒有子承父職,向當權派的白人政府靠攏,反而是依照自己的理念,相對的選擇了一條不順遂的道路,成了一位革命家!一生致力於推翻種族藩籬,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各種不平等。 三十來歲、身材精壯的曼德拉。照片表現出青年曼德拉以傳統部族一份子的自豪神態。 倒吃甘蔗的人生,經由苦難積蓄豐沛能量 英文有句諺語:All...

2014年3月13日

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性向!

一直存著爭議的12年國教;我們先不論這政策的對與錯、是與非。這政策的形成或許只是單純希望透過,在以免考試為主與免門檻升學的架構下,讓13-18歲的青少年,除國中階段學習正常化,也因設置高中普通科特色班能培育資優學生,另一方面仍維持高職各科班的水準,以達到落實的適性輔導。 雖唯有透過性向的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興趣、志向,青少年階段的學習才得以適性發展。 但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興趣、志向真的有這麼簡單與容易...

2014年3月10日

拯救「當機」的注意力:你在腦袋裡同時「跑」了幾個程式? or 你的注意力也常「當機」嗎? - 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最近從其它部門接收了幾部退役的「高效電腦」,用來取代服役許久的舊機時,心裡著實高興了一下,因為:「終於可以升級了!」畢竟,誰不喜歡最新的配備呢?至少執行程式起來會比較順暢吧!我心裡如是想。 沒想到把電腦搬至桌面,打開作業系統之後才發現:怎麼運作得比原先的舊機還要慢?甚至時不時還會出現「藍底白字」的當機畫面。打開「控制台」看了一下硬體配備:處理器、記憶體、硬碟、主機板、顯示卡…都是最高階的配備,電腦究竟為什麼會跑得那麼「牛步」呢? 「垃圾軟體」是拖慢速度的元兇 既然硬體沒問題,那就到「程式集」裡面看看安裝的軟體吧。原來這台電腦安裝了不少來路不明的程式,每次開機就佔用大量的資源。不止在背景同時運作多個程式,整個硬碟也幾乎都灌滿了遊戲與網路下載的圖片、音樂,以及影片檔案。 這樣怎麼會能順暢運作呢?會不斷「當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我決定把不該存在的程式逐一移除,接著把所有檔案都刪除掉,然後磁碟重組,重新安裝防毒軟體…直至電腦回到新安裝的狀態。而在重開機以後,果然就此「...

2014年3月7日

什麼是商業行為? 天底下從沒有真正「免費」的事, 重要的是你真正了解自身需求嗎?(下) - 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在本系列以上的兩篇文章我們首先提到了人類自古有之的「商業行為史」,接著提到體制內的學校教育,不止同樣必須以商業模式進行運作,同時也提供了許多「不見得實用」的課程內容,接著我們希望讓你多瞭解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為什麼要收費、還有該課程究竟在做些什麼。 舉世皆然,只有「使用者付費」才能凸顯資源的珍稀有限性 我們都認同走進博物館、美術館、甚至古蹟參觀,需要付費,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是因為裡頭的資源寶貴,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的精華集結。用在教育資源上,道理亦然,重要珍貴的資源往往是需要付費取得的。換個方向想:那些免費「自助餐」吃到飽式的教育資源,是不是大多數都被浪費掉了?不論是施教者或受教者的時間心力,有不少是被虛擲的。像是一般人不重視的大學教育,在課堂上其實能學到很多知識,但卻未必是學生日後在工作崗位上所需要的。這是現有教育制度的盲點,全方位人才培訓營也希望藉由推動一系列課程,讓整個制度有轉向的可能;至少由過度講究形式化,能夠扭轉到與實務接軌的正確方向。 事實上,「使用者付費」...

2014年3月3日

什麼是商業行為? 天底下從沒有真正「免費」的事, 重要的是你真正了解自身需求嗎?(中) - 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

在上篇文章我們討論到了人類自有以來皆有之的「商業行為史」,也概略提到正規學校教育,也必須要以社會約定俗成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來進行的現狀,接下來我們就認真來探討在出於自我意願,同學們主動參加的課程究竟應不應該收費?為什麼大專院校的授課行為,與校外課程,其中同樣有商業機制的成份在,但後者卻被體制內的衛道人士屢次污名化? 或許出於「自發性」的追求成長,才能真正取得自身需要的資源 既然世上所有資源都必須透過「交易」的方式取得,同樣在學校以外的各種「教育資源」有什麼原因應該免費呢?難道只因為這些學習資源,是使用者出於自我意願主動去追求的?這不反而是變相懲罰那些能夠自我覺察的人了?人們自發追求的知識與技能,通常要比現有教育體制「義務」所提供的課程,具備更高的實用性質,畢竟這些知識體系並不是為個人所量身定做的,不一定都符合每個人的需求。你不妨想想,在踏入社會時,你真正會需要的是現有體制的填鴨式教育,還是能符合現實情境的生命體驗? 回到現實層面,像是「AT...